2

我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手头的东西总舍不得淘汰,好比说看电影的门票、游园的入场券、乘车用的车票、购买的书籍等等。虽然这辈子搬了八次家,这些东西一直跟着我从旧窝又进了新窝,日积月累,每搬进一个新画室,干净三天,然后又是横七竖八一片狼藉。 有人说这

我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我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我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我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手头的东西总舍不得淘汰,好比说看电影的门票、游园的入场券、乘车用的车票、购买的书籍等等。虽然这辈子搬了八次家,这些东西一直跟着我从旧“窝”又进了新“窝”,日积月累,每搬进一个新画室,干净三天,然后又是横七竖八一片狼藉。
   有人说这叫收藏,我的确是“藏”了,但从来没有到外面收过。都是自己用过的物品而已。
   前几天,在家里翻箱倒柜,发现了十多本32K的小手册,封面横排“1964《通讯员手册》、1965《通讯工作》、黄石日报群众通讯组编”等字样。
   显然,这是黄石日报印发的学习资料。
   我从1964年至今,积极给黄石日报投稿,53年以来一直是黄石日报的通讯员,1964的《通讯员手册》和1965的《通讯工作》是当年发给我们学习的资料。
   掂量手中的这些册子,就像五十多年的朋友,再度相逢,虽然面目有点发黄,但仍如此的熟悉和亲切。
   翻开1964年的《通讯员手册》期页,书中赫赫印着“本报集会纪念创刊十二周年”大标题,当时我参加了“庆祝《黄石日报》创刊十二周年”活动。会后由晏扬持相机在海观山主楼前拍了集体像。这期的《通讯员手册》首页印了集体照。当年还认得自己在照片中的位置,现在真辨认不出来了。一方面五十多年人像变化太大,另一方面那个年代的制版水平太低,用铜锌板照相腐蚀出来的网点印刷。我们戏称报纸上的照片叫猜猜看。
   每期的《通讯员手册》都要介绍当前的宣传中心,并用优秀的报道文章,指导通讯员的业务工作。事实证明,当年许多业余通讯员走上新闻写作的专业之路,都离不开黄石日报的栽培。(易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549/
1
上一篇市工商局组建“双千”服务专班 当好企业“保姆”
下一篇 根植沃土 山茶芬芳——记阳新县“阳二春”民间采茶戏剧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