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罗晓华
阳新折子粉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享誉鄂赣边区,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美食之一。从明朝起,阳新就有人从事折子粉的手工制作。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传承折子粉制作技艺,尤以三溪、王英、排市、洋港、潘桥等乡镇为甚,并以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所生产的优异品质折子粉而获得了一片生存空间。据当地制作折子粉的老人讲,历史上折子粉是进贡朝廷的“贡粉”。2013年,阳新“折子粉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子粉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当地的优质早稻米,通过放在陶瓷水缸中进行发酵,产生淡淡的酸馊味,但闻起来有味却吃起来香,与小吃“臭豆腐”同原理。阳新折子粉制作工序非常讲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主要有:选米,选好上等优质的早稻米,将米淘洗干净去沙粒;发酵,洗好的米倒入水缸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根据季节及温度来决定;磨浆,将发酵好的米冲洗干净,兑适量的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干,将磨好的米浆倒入布袋中,用石块经一段时间的压挤溢出水分;拍坨,用手将干粉捏成实心的粉团坨子,再拍实,拍到坨的表面光滑发亮为止;煮坨,将拍打好的粉坨放进沸水中煮成半熟,并用竹签不停地翻动,以免坨粘锅、烧糊;捣坨(碓臼),把煮过的粉坨放进碓臼捣碎,并用手或棍棒翻动,使之捣碎均匀。揉坨,将捣好的米粉放在木案台上反复揉,并揉成一个个粉坨装进特制的粉桶;上粉架,将装好粉坨的粉桶放在专门的粉架上,用压杆挤压,挤压出来的折子粉条慢慢滑入到大锅里的沸水中煮熟;晒粉,将煮熟的粉条捞出放入清水冷却,再一折一折地摆放到竹折子上,放太阳下晒干。制作折子粉的时候,天气一定要晴朗,必须在特制的竹折子上进行晾晒,利用竹编折子之间的缝隙,使粉干得快且不会串味并使粉条软和,从而保持折子粉的口感。“折子粉”名称也主要源于这一特殊的竹折子上进行晾晒的方法而得名。
折子粉的食用方法简单,在食用之前,要放在冷水中浸泡几个小时,变软柔的折子粉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炒、煮、炖、下火锅吃。炒着吃可加入适量的肉丝、蒜苗,煮着吃可加入腊肉、鸡蛋、青菜,炖、下火锅吃可做成牛肉炖折子粉、羊肉炖折子粉、蛋皮腊肉折子粉等。阳新折子粉各种做法吃起来不仅嚼着有筋道,而且还有折子粉独有的香味、口感好。因此,这种富有独特味道的地方美食,十分受消费者的青睐,让人回味。
阳新折子粉的形成与发展,是对阳新地方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充分展现出了阳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而折子粉制作技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蕴涵特定历史信息的无形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和展示了阳新地方的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
阳新折子粉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罗晓华 阳新折子粉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享誉鄂赣边区,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美食之一。从明朝起,阳新就有人从事折子粉的手工制作。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传承折子粉制作技艺,尤以三溪、王英、排市、洋港、潘桥等乡镇为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