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王涛与华新水泥厂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丁北平 早在20世纪初黄石就诞生了湖北华记水泥厂(位于石灰窑的明家嘴,华新水泥厂的前称),所产的水泥扬名国内外,故黄石素有水泥故乡之称。其中有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王涛。王涛,江苏崇明人,1905年出生。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丁北平
  早在20世纪初黄石就诞生了湖北华记水泥厂(位于石灰窑的明家嘴,华新水泥厂的前称),所产的水泥扬名国内外,故黄石素有“水泥故乡”之称。其中有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王涛。王涛,江苏崇明人,1905年出生。他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华新水泥厂的创始人,集学者、专家、企业家于一身,呕心沥血,奋斗一生,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涛1929年赴德国留学,成为世界水泥奎鲁教授的学生,他与奎鲁教授合著的《水泥水化》一书在世界水泥界享有盛誉。1932年,他应中国唐山启新洋灰公司邀请回国,取代德国总技师担任了该公司总技师,成为中国水泥工业史上担任总工程师的位中国人。在启新公司任职期间,王涛尽展才华,大力革新技术,解决了洋技师没有解决的水泥速凝结块技术难题。他还是一位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专家和企业家,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战事业。1938年7月,奉国民政府将重要工业移迁后方之命,他主持将湖北华记水泥厂的机器设备整体拆迁转移到湘西辰溪。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历经千辛万苦,于1939年12月到达目的地安装建厂,厂名更改为“华中水泥厂”。当时,在西南大后方,只有“华中”和“重庆”两家中型水泥厂担负着抗战时期的水泥生产任务。
  王涛先生目光远大,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提出了战后振兴中国水泥工业的规划。1943年5月,华中水泥厂和昆明水泥厂联合出资,成立了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选址原湖北华记水泥厂所在地大冶县黄石港,王涛先生担任总经理。1944年,王涛来到黄石港筹划重新选址创建新厂事宜。后历经几年,在荒山僻野的黄石港枫叶山下移山填湖,终于建成了当时“远东”、后来享誉中外的华新水泥厂。解放前夕,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王涛先生毅然组织“应变委员会”,成立护厂队,亲任队长,和工人群众一起参加护厂斗争,于1949年5月15日迎来了黄石的解放,将一个完整的华新水泥厂交给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王涛先生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0年接受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的委托,亲赴香港,说服了部分爱国工商业人士回国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年7月,王涛先生领导的华新水泥厂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飞机,价值130万元,其中包括属于他的一万多元的股息。他还将自己正读高中准备考大学的二儿子送去当了志愿军。
  解放后,在担任华新水泥厂总经理、副厂长、总工程师期间,王涛继续施展才华,研制出高标号大坝水泥和防海水浸蚀水泥等新品种,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海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2月,王涛奉命调北京国家建材部任一级工程师,先后担任国家建工部水泥研究院院长、科技局副局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硅酸盐组副组长等职务。他多有著述,深为国内外水泥业界科技同仁的尊崇。
  调北京任职后一直到去世,王涛始终眷恋着华新水泥厂。在华新水泥厂旧址原职工教育中心大楼左侧的墙壁上,游人可以看到镶嵌着一块两尺见方的大理石碑,碑文写道:
  华新水泥厂创办人王涛暨夫人沙有德同志,为建此楼捐赠人民币八万一千四百八十元三角二分,刊此永志纪念。 

  华新水泥厂
  公元一九八五年五月一日

  这块纪念碑折射出王涛先生一生情系华新的不舍情怀。1985年5月23日,王涛先生心力衰竭,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岁,他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盖棺论定,党和国家给予了他较高的荣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504/
1
上一篇市工商联“双千”工作专班进企业
下一篇 大师们的母亲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