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黄建安
“担当”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承担”“担负”等。从一个家庭看,就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中是否具备应有的一种作为”。从一个单位看,则反映的是单位在整个社会中“作为的程度”和“贡献的份额”。“担当”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气度、一种责任和一种修为,担不担当、担当多少,折射的是干部作风和精神状态,影响的是事业的发展。
与“担当”词义相反的是“撂担子”。比如,在其位不谋其政;执行上面某项政策或安排某项工作时,上面推一下,下面就动一下,不推不动,习惯于“照着葫芦画瓢”。再比如,一遇到麻烦事棘手事,就退避三舍,关键时候玩“失声”。还有一种情形,他们连“撞钟的和尚”都不如,“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但本人不作为,还专误别人的事。等等,这些都是不担当、怕担当的具体表现。
现实中,为什么会听到“怕担当”的声音?不外乎有以下原因:一是不愿多作为的思想。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之下,能够“不犯事”“保住现有位子”成为少数人的一种潜意识。二是患得患失的思想。这部分人愿意担当,但担心事情做多了,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三是担心被追责、被“清算”的思想。失责就要被追责,纪律面前,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会抵过。
这说明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正处在怕担当的诚惶诚恐之中,一些人处在不担当的无所事事之中,这种“望”和“混”的形态,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该担当的不去担当,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不说,也败坏了党的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当前,一些关于履职尽责的具体办法也相应出台了。但要真正解决“怕担当”和“不担当”问题,还必须在“加减法”上下功夫。“加”,就是要加强履职尽责方面的督查督办,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对不担当行为及时“刹车”和亮“红灯”。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减”法,就是要为敢于担当的人减负释压,建立一种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正确的担当评价和考核导向,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责,让担当者多担当。
(作者单位:阳新县林业局)
担当要在“加减”上下功夫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黄建安 担当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承担担负等。从一个家庭看,就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中是否具备应有的一种作为。从一个单位看,则反映的是单位在整个社会中作为的程度和贡献的份额。担当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