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留住家园记忆 打造文化名城 ——市博物馆服务黄石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编者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也是这次参观展览,习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

 

留住家园记忆 打造文化名城 ——市博物馆服务黄石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留住家园记忆 打造文化名城 ——市博物馆服务黄石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留住家园记忆 打造文化名城 ——市博物馆服务黄石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留住家园记忆 打造文化名城 ——市博物馆服务黄石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编者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也是这次参观展览,习总书记正式提出了“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件件馆藏珍品、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让我们时刻忆起祖国母亲的历史和今天。让我们时刻不忘家园,拥有一份美丽的乡愁。大到国家和民族,小到城市和乡村,博物馆就是人类发展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每个人的共同家园记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本次主题强调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努力造福社会,致力于成为促进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我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我市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开发工作非常重视。为加强新时期黄石文物工作,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我市文物保护体系建立和开发利用等,制定了明确指导意见和实施路径。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全市掀起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浓厚氛围,黄石市博物馆与本报联合推出此次专版。让文物活起来,让馆藏文物走进基层,走向市民,走向社会。让更多的黄石儿女了解黄石的历史,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和城市,为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何让文物历史知识为公众所熟悉和认知?需要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让广大市民和群众参与其中,激发兴趣,从而加深对当地人文历史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为黄石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出智出力。
  近年来,黄石市博物馆一直致力探索文物历史的社会教育和推广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践行“三贴近”,增强展览的覆盖面,让人人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感染。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走进农村、学校、社区、军营、企业的展览五走进活动。制订了年度“五走进”活动计划,年开展活动十余场次。
  相继走进市十四中、柯尔山小学、黄石职院等开展“展览进校园,志愿服务讲解”活动,每年都有万余名学生直接观展,聆听讲解服务;深入市澄月社区、牧羊湖社区等开展“展览进社区,文化进家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展览义务讲解、文物法规宣传、收藏品鉴赏等服务举措,为社区居民体验一站式文化志愿服务;深入太子村开展“展览文化扶贫”活动,将展览在太子村进行集中展览,扎根贫困村,形象生动地向村民介绍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丰富太子村村民文化生活;深入西塞山发电厂开展“展览服务进企业”,对企业员工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宣讲,增强广大产业工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激发干事激情和爱国热情;深入黄石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开展“展览进军营,共建双拥情”活动,通过送展览,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宣传黄石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官兵对黄石历史文化的知晓度和服务当地的热情,为双拥作出表率。
  文物知识宣传不仅要面向城市,也要面向基层,面向乡村儿童。为此,市博物馆与省馆社教团队赴阳新县开展了面向留守儿童的“礼乐学堂”活动。
  课堂上市博物馆讲解员与省馆讲解员一道为孩子们准备了趣味性佳、互动性强的课程《文物背后的故事》。从“买椟还珠”成语背后的故事展示独具楚国特色的漆木器,从“一言九鼎”背后的故事展示楚国风格的青铜器,从“一鸣惊人”背后的故事介绍了楚庄王等等,依托文物史料深入浅出地普及介绍了楚文化。同学们还亲手触摸了“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升鼎”等仿制品器具,用手中的剪刀和画笔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矛”和“盾”。活动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钟鸣鼎食的楚国。
  这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留守儿童们“学历史、爱文物”的热情。在这种寓教于乐的社教模式中普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丰富了广大留守儿童的课外知识。
  建立志愿者招募长效机制。市博物馆在门户网站上公开招募博物馆志愿者,近年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青少年在校学生为辅助的志愿者队伍,相继开展了暑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小记者走进博物馆等社会反响好的志愿活动,播撒了宣传历史文化的种子。

  黄石市博物馆概述
  类型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关系 隶属于黄石市文广新局
  创建时间 1958年10月
  所在位置 黄石下陆区广会路12号
  面积占 地面积13583平方米
  布局 黄石市博物馆于1958年10月正式建立,1979年10月1日建成开馆,一直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为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了古代高超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反映了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新建成的黄石博物馆选址于黄石市团城山人民广场东侧,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29日新馆落成典礼,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新馆是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58亩,总建筑面积6141.27平方米,3层框架结构,其中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以方形、菱形、圆形的外观结构,完美结合一体,从各个角度看都非常突出,背后嵌入山体融于环境而不显体量过大,赋予整个博物馆强烈的雕塑感。既巧妙地适应了地形,又为主体“中国印”赋予阴柔之气。
  基本陈列 黄石博物馆基本陈列《天地一洪炉——黄石矿冶文化展》有展品共计507件/套,其中展出文物293件/套。陈列面积3960平方米。内容以黄石地区矿冶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展示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及大型场景复原等艺术工程,全面展现黄石地区自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龙头文化”为开篇,经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绵延数千年的矿冶发展史。展品含有多件珍贵文物,有青铜工具系列:春秋时期的采矿工具,有不同大小、重量的铜斧以及铜锛、铜凿等,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铁工具系列:铁斧、铁钻、铁锤、凹字型铁锄、铁耙等铁制工具,是战国至汉代的采矿工具,是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产物。有出土于铜绿山古矿遗址的木绞车轴,是战国时期用于矿井提升的工具,为目前我国发现时代较早的一件木绞车轴,是研究古代采矿提升技术的珍品。有重砂测量木斗系列:为船形、元宝形、长方形等木斗,是古代用于检测矿石品位高低的工具。用以指导矿井井巷的掘进方向。
  《中国乒乓球成就展》是该馆另一特色主题展览,展厅内的布置和珍贵展品长期保存,共有三个展厅,近700平方米,展厅处处充满着“乒乓”元素。展览通过7座世乒赛冠军奖杯,30块奖牌,10余件服饰、书籍等弥足珍贵的实物及200多幅图片、30多部影像资料,展览分为乒乓球的起源、中国乒乓球运功的发展、乒乓外交、领军人物、辉煌成就、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奖章与徽章、比赛精彩视频等十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展出现场,乒乓球与电子签到台、电视屏幕墙、弧幕视频、电子翻书、3D裸眼立体显示等高科技结合是展览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参与互动。
  临时展览 2015年起到目前,该馆展出临时展览12个,其中由该馆制作展览4个,从外引进展览8个,这些展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国宝走进黄石系列“荆王府珍宝展”、“镜鉴春秋—鄂州出土铜镜”、“古楚遗珍——郭店楚简特展”等,民间收藏精品系列“古韵优雅—紫砂艺术展”、“黄石市民间收藏精品展”等临时展。每一件精品都体现出生活实用和艺术欣赏的高度融合,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木板年画、猴文化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展,弘扬了传统民俗文化。还有革命事迹展和道德事迹展,这些展览图文并茂的宣传和弘扬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敬业奉献等崇高精神。
  重要藏品 东周圆角方銎弧刃采矿大铜斧;东周圆角方銎弧刃采矿大铜斧;西周圆弧口扁銎狭体铜镢;东周圆形铜锭;西周长柄木铲;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船形选矿木盘;春秋短柄木铲;战国-西汉圆柱形采矿木绞车轴;战国连体柄铁耙;战国圆柱体采矿铁锤;战国方孔斜扁弧刃铁锄;宋代龙泉窑影青瓷孔明碗;宋代金臂钏;宋代金双鱼牌饰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430/
1
上一篇马旭明董卫民在全市千名干部进千企“抓创新、优环境、促转型”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 坚持工业强市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让企业有更
下一篇 工业强市不动摇 转型升级不停步 “双千”服务不懈怠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