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游柯尔山白马山公园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范国强 去年重阳节,受友人相邀,去柯尔山白马山公园游览,时值公园竣工开园仅十四天。 友人是黄石实验高中的陈世茂老师,退休后被湖北理工学院聘去教政治课。这是位和善的老者,曾多次邀我游园,因我有事一直未能成行。那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范国强
  去年重阳节,受友人相邀,去柯尔山白马山公园游览,时值公园竣工开园仅十四天。
  友人是黄石实验高中的陈世茂老师,退休后被湖北理工学院聘去教政治课。这是位和善的老者,曾多次邀我游园,因我有事一直未能成行。那天他打电话说,安流塔内正在维修,不能进内参观。但他与管理安流塔维修的年轻人已通融好,同意让我们登塔,问我有没有时间。我为他的热情所感动,恰逢重阳节,特专程赴陈老师之约。
  来到市妇幼医院后面的公园道口,陈老师早已等候,笑吟吟地对我说:“今天天公作美,我们直奔主题,上安流塔吧?”我欣然答应。
  不知不觉间我们便走到山顶了,转过几道弯,安流塔就到了眼前。这安流塔虽仅五层,却踞城镇山,高瞻远瞩。安流塔的名称纯系舶来品,传说黄石历史上江流泛滥,江边曾建有一塔以安流,据考证塔之原址在今黄石大道中段沈家营附近。现在沈家营已成黄石大道咽喉,在原址上建一座塔是不可能了。恰好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兴建,据说是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声高先生建议,将安流塔从彼处迁此,这样既传承了历史,也为该园增添了一景。塔屹立于柯尔山中心较高处,俨然成为团城山市区的地标,无论从四面八方哪个方向,均可目睹此塔雄姿。声高先生专为此塔撰写了一副嵌字楹联,上联“一塔聚祥云十方安泰”下联“两山藏善本四季流芳”,内藏“安流”二字。置身安流塔第五层上,沐山风飒然,听风铃叮当。塔虽不高,却四顾皆景。近处有黄石二中、城市技术学院和落成不久的实验中学。中景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波光潋滟的磁湖。而远景则有影影绰绰的月亮山。
  声高先生不愧是黄石文化名人,既是这座公园的设计者之一,也可以算是这公园较具的解释者。从他嘴里曾听到许多关于这座公园的有趣信息。比如两山名称的由来,柯尔山原本叫胯尔山,因粗俗不好听,遂改名为近乎谐音的柯尔山。白马山原本叫白茅山,盖因山上多生茅草之故。结果被后人呼来唤去,遂呼成了白马山。
  这一带过去属城市近郊,近三十年来方渐渐人烟簇密,一幢幢大厦如雨后春笋竖起。住户多了,自然需要锻炼和游玩之处,这山处于城市之中又似在尘世之外,价值便一下子提升了起来。设计师们将两山用建筑连接起来,使之浑然一体,人们可以在空中自由来往于两山之间。山顶大致也就百多米高,是颇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散步游玩的。
  和陈老师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沿着登山步道走了一圈,历时两个来小时,丝毫不觉得累,我们边走还边吹毛求疵着公园尚须改进的一些细节。当然较有同感的还是对公园的命名有些不同想法。
  无锡有座“锡惠公园”,是将城中的“锡山”和“惠山”各取一字给公园命名。“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倘若命名为“柯马公园”似乎不太好听,那么,取个“双山公园”也比直呼现名要好。取名“劲园”也很有创意,这是李声高的灵感。对他这一建议,我深有共鸣,这名称好就好在:公园本来得力于劲牌公司的大力赞助,得以成园,以“劲”字冠之可褒其功,传其名;“劲”字中蕴含着遒劲、苍劲的丰富内涵,不乏阳刚之美,可以张扬这座城市的矿冶之魂;名称独到,可攀比江南许多城市的名园,比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无锡的蠡园、绍兴的沈园等。拗于现名称的拖沓和骑墙,也许将来真有那么一天,这座城中公园正式更名为“劲园”也未可知。
  继去年重阳游园不久,又相约黄绪昌兄登过两次白马山,后又参加黄石港区老干局组织的登山活动去登过一次柯尔山。几次以后,觉得这座公园真还值得经常来走走,既游览风景,也活动筋骨,还可放松心情。公园离居住小区不远,这便似与公园立下契约了,或许在晚年,这公园真的会成为休憩心灵和身体的一个惬意的港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272/
1
上一篇妈妈的天空
下一篇 孝心润得母延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