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建档立卡 新建的库区移民房 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金海白茶节 三溪镇乡博园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梁坚义 董浩 田城) 核心提示 这是一份满盈盈的任务清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清单 153个贫困村、4.89万个贫困户、13.2万多个贫困人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建档立卡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新建的库区移民房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金海白茶节

决战决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三溪镇乡博园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梁坚义 董浩 田城)

  核心提示
  
  这是一份满盈盈的“任务清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清单”——
  153个贫困村、4.89万个贫困户、13.2万多个贫困人口,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等待摘帽,一个插花贫困市要实现全面脱贫。
  2014年5月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黄石市委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民生工程,提出在全省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一组不断跳跃的反贫困数据,也是一组颇为亮眼的反贫困成绩——
  2014年脱贫12922人;2015年出列31个村,脱贫25003人;2016年省定任务脱贫4.07万人、出列73个村,我市完成脱贫4.3万人、出列82个村。
  脱贫攻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伴随着精准扶贫“春季行动”,2017年,黄石站上新的更高起点。
  4月26日,到任第二天的市委书记马旭明赶赴阳新专题调研。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治担当,坚定发展信心,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换脑子,鼓起了脱贫斗志

  扶贫之初,两则故事,蕴含大道理!
  一件小事至今让大冶保安镇党委书记乐晗难以忘怀。他到一个帮扶的贫困户走访,当他拿出慰问金时,被对方婉言谢绝。
  “贫困户需要什么?”在后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乐晗深刻体会到:接受物质慰问并非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人穷志不能短,贫困户要有尊严的脱贫!
  “国家能给我多少钱?”在阳新白沙镇石和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国坤一听到这种声音心里说不出的疼痛,他几乎动了辞职不干了的念头。但,马国坤干了下来,这一干还是三年多。如今,石和村距离整村脱贫为期不远了,正在对较后的贫困发起总攻!他深有感触地说:“脱贫攻坚是基层扶贫干部的生动课堂!”
  黄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曾浸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荣光。然而,受各种因素因素制约,黄石农村部分群众生活在高山深处、库区湖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
  摸穷底、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黄石人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发起了向贫穷宣战的号角,摆开了“不脱贫绝不收兵”的决战阵势。
  “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要真扶贫、真脱贫,就要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扶出脱贫致富的精气神。”黄石,向精神贫困开战!
  实施扶贫干部召回管理,创新扶贫考核机制,实施大走访、大督办、大调研……引导扶贫干部摒弃等靠要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履职、主动作为。
  身贫好扶,心贫难治,扶贫必先扶志。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分析原因,结对帮扶,排忧解难,引导贫困群众除思想“穷根”。
  建设文化礼堂,组建扶贫宣讲团,培育脱贫典型,开展家风家训教育,黄石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播下了一粒粒思想的种子。
  贫困,既消磨人的斗志,也可锻炼人的意志。生产扶持、就业帮助、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应保尽保、危房改造不落一人,扶贫干部谋划实、推进实、帮扶实、作风实,赢得了贫困群众的信任。
  让祠堂变成农村文化礼堂,让祖堂变成村民活动中心。3年多来,黄石200多个农村祠堂、祖堂变成了文化礼堂、活动中心,凝聚了人心,引来了人气,开启了民智。正如,大冶茗山乡杨桥村村主任金国荣所言,文化礼堂进祠堂,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再是一盘散沙了”。
  不等不靠往前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阳新白沙镇珠林村贫困户马先伟在山上围栏养羊,在山下开荒种瓜,在水库边养殖,年收入可达到5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大冶金湖街办踩畈村的贫困户刘天林开设玻璃经销店,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刘天林主动提出取消其全家农村低保待遇。
  退低保、抢脱贫、争摘帽……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脱贫光荣”理念深植贫困群众心中。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把准脉 发力精准施策

  2日上午,阳新县枫林镇坳上村苗木基地一派喧闹,村民们正在地头忙活。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领头羊,村支书刘训志放弃百万元年薪,回乡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如今已实现效益。今年春节,村集体拿出去年收入的10万元作为首年分红,发放给贫困户。
  能人带动,部门帮扶,坳上村的扶贫产业,是我市创新机制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一个小缩影。近年来,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创新精准到村到户扶贫机制,在产业扶贫、资金整合、精准滴灌、“四看”脱贫和对接小康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推动精准扶贫强劲动力,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滴灌,我市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确保全市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通过搬迁扶贫一批,阳新县两年内要搬迁3564户10451人,2016年完成2000户;
  通过供养扶贫一批,在全省率先提出将全市重度残疾人、事实孤儿、贫困女儿户、孤寡老人等四类特困人群实行集中福利托养,根据五保户供养标准由政府兜底托养,将事实孤儿进入县镇学校就读,其余三类人群根据自愿原则或进入福利院集中托养或分散托养。目前,全市6874名符合条件的特困对象基本安置到位;
  通过教育扶贫一批,以建档立卡的家庭贫困学生为重点对象,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累计发放助学金2.83亿元;
  通过医疗扶贫一批,全面取消了贫困人口住院补偿起付线,提高贫困人口门诊、住院、大病报销比例,贫困人口个人缴纳新农合资金由财政支付,努力实现贫困人口新农合全覆盖。全面落实贫困村村医补偿政策,确保贫困村村医年收入不低于2.2万元;
  通过就业扶贫一批,以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雨露计划”“巾帼行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城乡统筹、政府兜底、应保尽保……从贫困群众较关心、较直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切实“兜住底”“补短板”,扶贫攻坚的政策春风犹如阳光雨露温暖着6874名重度残疾人、事实孤儿、贫困女儿户、孤寡老人等四类特困人群的心田。
  调动一切因素、整合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279支扶贫工作队,1万多名党员干部,带着深厚的情谊,深入到153个贫困村,走进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摇窝路变成了水泥公路、闲置房建起了农家书屋、荒芜地种上了大棚蔬菜……阳新枫林镇贫困村民谈际猛说:“干部住到村里,心就踏实了。”
  一条条扶贫公路记载着扶贫艰辛,一片片果林承载着脱贫希望,一个个脱贫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踏着扶贫攻坚的铿锵节奏,东楚儿女以“决战决胜”之势,向着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目标迈进。

  从“乡村小路”到“休闲绿道” 通经络  夯实基础设施

#p#分页标题#e#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近年来黄石整合各类资金18.4亿元,实施危房改造、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六大”重点工程。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实施了水、电、路、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受欢迎、得实惠、见成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黄石每一寸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一条绿道改变一个新区。往年这些时候,开发区大王镇港东村贫困户曹严珍就担忧土坯房子漏雨,自己没事可干。今年她的心头踏实了。她不仅在春节前住上了新房子,还在村里帮助下免租金进入大王殿服务区做起了小生意。
  2015年9月29日,黄石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正式启用。步道一期,总长55公里,包括大王镇李清环线、太子镇冯家堍环线。开放首周,前来观光“尝鲜”的超过3万人次。走李清环线,逛古村、拜古树、赏古塔,水库边上好人家,青山之上好风光;去冯家堍环线,一路向上登顶父子山,好山好水好呼吸,临走时再带上一桶豆香浓郁的太子豆腐,美景美食尽收囊中。
  “唤醒父子山、幸福天下人”。尝到甜头的开发区人,又投资兴建父子山休闲绿道。休闲绿道总长23公里,串联起19个村庄、49个自然湾和10处父子山国家级健身步道的入山口。
  勤劳的父子山绿道沿线居民,在政府1000万元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发展红心李、狗血桃等水果采摘园1300多亩,家庭式采摘园300多亩,樱花园等观光园1100多亩。曾经矿坑遍布的金海开发区成了鄂东较大的白茶产业园。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多年以来,阳新县被“两山一湖”阻隔在黄石经济发展圈之外,阳新人来一趟黄石市,要辗转换乘,至少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车程。2015年,总投资20多亿元的黄阳一级公路全面开工,2016年11月底,连接阳新沿江经济区与黄石腹地的沿江大道,也正式开工建设。
  一条路串起一座港。正如许多黄石新港居民期盼的那样,沿江大道新港段建成之后,不仅为园区提供了建设亿吨大港的疏港通道,更能加快园区实现公、铁、水无缝对接,全面推进镇区、园区、美丽乡村统筹发展。
  着力于片区推进,黄石扶贫划出重点“两带”:将大冶市和阳新县交界区域处的4个极度贫困的老区库区乡镇(阳新王英镇、三溪镇,大冶刘仁八镇、殷祖镇),打造成全市的精准扶贫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展示带。在“两镇一区”实施父子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315省道生态旅游公道改造等十大精准扶贫工程,将“两镇一区”打造成精准扶贫样板带和美丽乡村体验带。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经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龙头直接通到农家小院里,很多新建房的村民建起了水冲厕所,有的还添置了洗衣机,装上了浴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农村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
  畅通精准扶贫血脉,扶贫扶在老百姓心坎上,一股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喷涌而出,在东楚大地奔涌激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产业 激发内生动力

  2日,在阳新县精准扶贫总指挥部,一块电子指示牌清晰地显示:“距全县脱贫摘帽还剩238天。”
  该办负责人王贤锐说,这块倒计时牌,每天都给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带来沉甸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动力——剑指产业扶贫,大干两百天!
  在阳新县重点扶贫村,光伏产业可以说是重点产业,也是铺得较开的产业。以白沙镇同斗村为例,走进村庄,目力所及,到处都是一片太阳能发电板,蔚为壮观。据介绍,该产业已在阳新28个村铺开,到6月30日前就要并网发电。只要一并网,贫困户除了自身用电之外,多余的电直接卖给国家,每度电可得到约0.8元的财政补贴,可以说,这是一桩坐着收钱的大好事。
  在阳新,发展乡村游也成为扶贫路上的好风光。阳新以52个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为契机,以重点景区为依托,发展农家乐,带动贫困户64人。
  扶贫项目为王,这在大冶市同样得到生动演绎。
  去年,大冶市印发了《2016年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清单》,对全市所有贫困村需要实施的607个项目,实行“一揽子”下达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项目建设村投入130万元以上。同时,大冶市将生态环境较好且不宜开发的30个贫困村列入“生态保育村”,给予每年5万元生态保育补偿金扶持,实现了所有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每年保持5万元以上的收入。
  在大冶市,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工作“三个不变”的原则,该市多次组织财政、水务、林业、交通、农业等部门谋划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当前正在配合财政部门制定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继续整合各相关部门的扶贫项目资金用于扶贫项目建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光伏扶贫项目也是大冶市脱贫村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陈贵镇、灵乡镇、金山店镇、大箕铺镇、金湖街办5个乡镇已完成并网发电工作,实现收益目标,正在进行验收和审计手续办理。殷祖镇、保安镇、金牛镇、茗山乡、刘仁八镇5个乡镇已全部完成招投标相关程序,明确了施工建设单位,正在抢抓时间、倒排工期,积极动工建设中,确保5月中旬前实现并网发电目标。
  2016年年底,大冶市确立了发展水产养殖项目的脱贫村,当前22个脱贫村1742亩高标准鱼池建设和2140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
  精准扶贫,横要横到边,纵要纵到底。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共享机制,推进“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电商+贫困户”、“合作社+电商+贫困户”、“企业+基地+保险+贫困户”等多种脱贫方式,初步形成了主体带动、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特色种养扶贫等五大扶贫主导产业,帮助1.9万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走上脱贫路子,确保了8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0943/
1
上一篇张末元:群众利益无小事
下一篇 人气不足,竞争激烈,销售渠道狭窄———一杯春茶,市场难喝出春的味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