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刘佳/文 鄢巍 周巍/摄)前不久,《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处于转型发展期的黄石获得了国家层面认可。《规划》里明确定位,黄石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的黄石,港为城用,城因港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黄石物流业又该如何调整思路、积极应对、破冰前行呢?业内人士表示,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黄石物流业发展存在“小、弱、散”等问题,应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同时,要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使其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难题:“小、弱、散”制约物流业发展
3月30日,在黄石新港区内,巨型水陆码头上,九大泊位沿江一字排开,巨臂飞扬、船舶往来、车流穿梭,煤炭、矿石、钢铁等吞吐有序、川流不息。在散货泊位,两台桥式抓斗卸船机立在岸边,不断伸出巨型抓斗,从一艘靠岸的运煤船上卸煤;“巨臂”再一转,煤炭就转运到岸边一条皮带廊道上……
去年12月18日,黄石新港口岸正式开关,黄石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自新港开港投用后,到去年底,综合运力已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万标箱。目前,港区吞吐能力及业务量仍在持续攀升。
港为城用,城因港兴。没有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黄石经济难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我市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多数企业仍局限于传统货物运输范围,小、散、弱现象较为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拳头’效应。”市物流发展局市场管理科科长李波说,一些小的物流中介企业,就是一张桌子、几部电话,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2016年2月29日,黄石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黄石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出政策以及保障措施共15条。其中包括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引导资金,用于奖励现代物流及航运产业发展。
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黄石物流行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有一组数据为证:2016年我市成功获评国家A级资质认证物流企业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家,3A级物流企业8家,取得了历史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A级物流企业3家,3A级物流企业9家,成功跻身全省方阵。为了进一步理顺职责,今年3月14日,经市编委会批准,原市交通物流发展局正式更名为市物流发展局。该局局长张锐介绍,此次更名将使该局跨行业与发改委、商务委、邮政、农业、供销等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更加便利,使其真正成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黄石物流行业管理格局正初步形成。
机遇:借三大物流核心资源蓄势飞
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带来的新机遇,让市委市政府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以港兴城,物流旺市”的重大战略目标应时而生。
张锐对黄石物流发展的未来信心足得狠。“没有别的,黄石发展物流的优势大。”张锐掰着手指对记者说,首先是黄石处于我国中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位于中部城市群武汉、南昌、长沙三省会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其次是黄石拥有11公里深水岸线,规划中69个泊位联排成线,气势磅礴,堪称长江内河沿线港。水运龙头盐田港集团投资黄石新港,将着力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建成长江中游地区个真正意义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港。再次,航空巨头企业顺丰集团在距离黄石城区七公里地区建设全球第四、亚洲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即顺丰机场。
“几大物流核心资源同时集中在一个地级城市,全国都绝无仅有。”今年,市物流发展局在市委、市政府、市交运局的统一部署下,主动作为,通过规划引领,构建黄石物流运营平台,打造“一核、四园、七中心、全覆盖”的物流布局,逐步建立棋盘洲物流核心集聚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综合服务站的大物流运营平台。
李波认为,国内许多大城市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模式,不光是几辆货车、几艘船运运货,而是通过对企业客户所处供应链的整个系统或行业物流的整个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解决方案。“这就相当于,以较科学的方式帮助企业计算较小的运输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支。”
针对黄石物流面临的困境,李波建议,企业应该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物流服务各项产业转移、承接等。同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市物流发展局也将与企业一起积极应对,提供政策、技术、人才支持,帮助物流企业成功转型。
记者手记
找准供给侧改革的
发力点
也许,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我们无法料想到物流行业如此迅猛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中,物流这个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随着国家经济由外向型向内生型经济转型,物流行业亟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我市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怎样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是我市物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其次是区域激烈竞争对我市物流枢纽地位形成巨大挑战。近年来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向好,引入各方资源与主体开展物流枢纽建设,产业灵活性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已赶超我市,对我市建设长江中游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了相当的挑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短板,也是潜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成本,与交易成本直接相关的就是物流成本。如何解决传统行业固有的老问题、新业态面临的新挑战,如何看待硬件的互联互通问题、软件的标准统一难题,对于政府来说都是一项新的课题,也需要我们正确看待物流行业新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名词解释
方物流: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来进行物流的运作,就是说企业本身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生产企业既有车队,又有仓库。
第二方物流:为社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企业。
第三方物流: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即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货物的运输、搬运、包装、储存等工作。
第四方物流: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是将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的链来进行设计和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