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寻味黄石 太子豆腐:托在手中晃动不散 置于汤中久煮不碎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胡波/文 熊峤/摄) 在湖北,太子镇出产的太子豆腐早已经名扬天下。托在手中晃动不散塌,置于汤中久煮不碎烂是对这种洁白如玉、细腻绵滑的豆腐最好的描述。 太子豆腐生熟皆可食用,可荤可素,可以使用煮、压、煎、烧、炸、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胡波/文 熊峤/摄)

寻味黄石 太子豆腐:托在手中晃动不散 置于汤中久煮不碎

  在湖北,太子镇出产的太子豆腐早已经名扬天下。“托在手中晃动不散塌,置于汤中久煮不碎烂”是对这种洁白如玉、细腻绵滑的豆腐较好的描述。
  太子豆腐生熟皆可食用,可荤可素,可以使用煮、压、煎、烧、炸、冻等各种烹饪方法加工成可口的菜肴,并且形成各自的风味:煮味鲜、煎味浓、烧味美、炸味香、冻味软。无不为食客赞叹。

  传承千年的制作工艺

  13日晚上十点,黄石国家经济开发区太子镇屋李村的街道上已经十分宁静。
  在屋李村大屋李湾的街角处,一扇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此时,房间内昏黄的灯光从大门内透了出来,照亮了门前的小路。
  这里便是太子镇较有名的豆腐作坊。
  71岁的费国花从木门后拿出了一把笤帚,跨过门槛,清扫起屋前的灰层来,在她身后是一幢二层楼的红砖房。因为制作太子豆腐,许多食客曾慕名而来。
  打扫完毕,费国花将笤帚放回原位,然后向屋内的二楼走去。
  从打开门的那一刻起,豆腐作坊就要开工了。
  太子镇制作豆腐,与这个古镇的历史一样悠久。有1700多年历史的太子镇,相传因三国末期的吴太子孙登来此地赈灾治理瘟疫,而开始与太子豆腐结下不解之缘。太子镇甘甜的泉水加上历代相传的豆腐制作技艺,使太子豆腐独具特色,长盛不衰。
  费国花的老伴则是太子镇当地制作太子豆腐的有名工匠。费国花自己也已经算不清楚,老李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制作豆腐的,但是这门手艺却在这个家族中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楼上,费国花的儿子李小东正在卧室中休息。因为出生时身体瘦小,费国花与老伴为儿子取名时特意用了一个“小”字。2013年,费国花的老伴去世,制作豆腐的技术就传给了儿子。如今,那个个头矮小的孩子早已经成为了能够传承家族技艺的男子汉。
  “儿子,该起床了。”行至床前,老人用手轻轻摇晃着儿子露在被子外的肩膀。片刻过后,李小东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坐起身来。
  套上袖口已经磨得发白的深蓝色工装,穿好绿色迷彩裤和解放鞋,李小东向楼下豆腐作坊走去。

  繁琐工序下制作较正宗的太子豆腐

  制作上好的太子豆腐,需要工匠们使用较原始的工艺在作坊里“精雕细琢”。
  李小东走入作坊时,两个工人已经将两大水缸、泡了7小时的黄豆搬了出来。此刻,优质的黄豆已经喝足了水,一颗颗鼓成了椭圆形。
  “轰隆隆……”磨豆子的机器一开,作坊内的光线立马变得昏暗下来。黄豆进入磨豆机后转化成了另一种形态,白色豆浆和雪一样的豆渣,从磨豆机两旁落下,落入盛放的器具之中。
  白色的豆浆需要熬制。
  作坊内,钨丝灯绽放着温柔的暖光。灯光下,三口大锅在土灶上一字排开,锅内冒着腾腾的蒸汽,里面翻滚着刚磨好的豆浆。
  取过一把小蒲扇,李小东在锅上不停地扇着。锅面渐渐凝结了一层淡黄,那是加热分离出来的豆油。
  用竹杖轻轻一挑,豆油便被挑出来挂在大锅之上。薄如轻纱的豆油在暖光下显得越发通透、金黄。
  做豆腐较难的还是点浆。这是一个技术活,装石膏的勺子没有任何刻度,放多少进去才能达到较佳效果,全凭多年来的经验。
  李小东一手倒石灰膏,另一手并没歇着,而是飞快地搅拌着豆浆,力度与速度是关键,这也是全凭经验。
  点浆后,豆浆开始凝固,显现出了豆腐的雏形。李小东拿来手绢大小的白色方形绒布,将豆腐放置中间,对角系上。包裹好的豆腐分两次压制,挤出水分,成就出表面柔韧内心滑嫩的太子豆腐。
  太子豆腐的闻名除了得益于太子镇人独特而传统的制作工艺之外,还得益于太子镇的山泉水。父亲在世时,曾经向李小东再三强调,没有太子镇的山泉水,太子豆腐的味道就不正宗了。

  太子豆腐工匠的处世哲学

  一切忙活完,已经是第二天凌晨6点多钟。汗水顺着李小东的头顶滑落下来,将整套工装汗湿。
  随着运送货车的到来,这些新鲜的豆腐将时间出现在黄石、武汉等地的营销网点中。
  李小东搬过一把竹椅,坐在门前歇息。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拿出一支点上,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16岁开始,李小东便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太子豆腐,转眼35年过去了。无论寒来暑往,豆腐工匠们都需要从深夜忙到第二天凌晨。
  李小东觉得,制作豆腐是一门要懂得“吃亏”的手艺,不但要起得早,而且赚不了多少钱。然而,面对这种父辈们传下来的老工艺,他选择了坚守。
  每次做完豆腐后,李小东喜欢把刚出箱的块豆腐捧在自己的手心里。对于他而言,那洁白如玉、细腻绵滑的豆腐更象征着豆腐工匠们“清清白白”的处世哲学。
  这些年,太子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大。由于手工豆腐经常是供不应求,有些人建议李小东将2元钱一块的豆腐按3元一块的价格卖掉。但是,他拒绝了。
  李小东的理由很简单:豆腐就值这个价,卖贵了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他的这种“倔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虽然儿子也懂得制作太子豆腐的工艺,但是他仍旧选择依靠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谈到这里,李小东猛抽了两口烟。
  对于儿子的选择,李小东感到无奈,却又表示理解。“大部分年轻人很难忍受这份起得早、工作繁琐、收益却低的工作。”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太子豆腐的制作工艺依旧有人来学。前些年,李小东在镇上收了一个徒弟。如今,徒弟已经出师。李小东收徒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做人要正直且不怕吃亏。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制作出较上乘的太子豆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0205/
1
上一篇寻味黄石 兴国老屯鸟汤: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下一篇 我市将建立活禽集中宰杀制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