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舌尖安全新亮点:食安监管加速跑竖起风控“高压线”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强调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专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强调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专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风险与隐患仍然存在。工作安排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强调重拳整治非法添加、滥用农药兽药、制假售假等突出问题,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竖起一道新的“高压线”。

  不好管的“管”起来
  “五毛食品”包围校园?网络外卖就怕“黑作坊”幽灵再现?婴幼儿奶粉质量到底如何?对于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舌尖上的纠结”,工作安排一一作出规定。
  “推动地方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办法在年内全部出台”“加强对网络订餐的监管,及时查处网络订餐违法经营”“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专家指出,工作安排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全面部署了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网上美食背后藏着“黑心后厨”?超市里的新鲜肉菜里残留着禁药?“舌尖上的风险”具有全链条传递性、跨区域外溢性等特征,只有严格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才能扫除各个重点环节的“盲区”。
  根据工作安排,要通过严格抽检、处罚到人、公开信息等方式,将违法违规企业予以曝光,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推行检查表格化、抽检制度化、责任网格化,落实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两个责任。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指出,工作安排从食品安全法治、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多个环节入手,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体现了“严字当头”的要求。

  有创新才更安全促进产业华丽转身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工作安排明确,出台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就此指出,要确保食品安全和有效供给,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重要保证。
  食品产业怎么转型?孙宝国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推动食品产业实现工程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现代化生产,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增强我国食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起三维监管网食安治理形成闭环
  “微波加热食物致癌”“小龙虾浑身是虫”“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甚至致癌”……舌尖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缘于现实中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消费者又缺乏科学判断。粉碎舌尖谣言,需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不能再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套路。
  工作安排从法治建设、完善标准、过程监管、防控风险、推动共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多个方面,全面部署了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将食品安全治理当成系统工程,促进食品安全治理形成闭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指出,工作安排的一个亮点在于政府各部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通过“主次分明、协同作战”的战略部署,跳出了分段监管的二维巢窟,编织了更为周密科学的三维监管网络。罗云波同时强调,这一三维网络需要更高效的联动机制、明晰的责任分工和高超的管理艺术。

  抓住风控“金钥匙”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金钥匙”。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中的薄弱环节,工作安排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推进部门间、地区间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检信息共享;统筹国家、省、市、县四级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覆盖面;建立风险预警交流工作体系……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就此指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传统行政管理,而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关键是坚持预防为主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根据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管控措施。(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0180/
1
上一篇我国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下一篇 王勇在湖北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 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