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篇幅精短,结构简约,让人能读到社会大千的细微角落,读到身边生活的林林总总,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情绪宣泄、传播方式和阅读需求引领阅读新潮流而受到大众所喜爱的文学形式。
在大冶有一个微小说群,群里的成员正在埋头致力于微小说的创作。他们潜心写作,他们热心探讨。不管外面的群多么热闹,他们始终不为所动,正如群公告所说,“我们小声地说……”
虽然大家日常工作很忙,但大家尽量挤出时间写作,一有作品写完,就立即贴在群里请大家点评。这个时候的群是较热闹的,你一言,我一语,评论着如何写得更好。这种氛围、这种执着,也是令人感动的。
“其实,微小说群,并非真的只写微小说,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写小说的自我学习、自我培训的基地而已。微小说写好了,写短篇、中篇也会有所进步。”有成员表示,微小说群建立近二十天时间以来,大家已经写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有的文友刚入道,也写出了很好的处女作。今日起,本报将部分微小说进行了整理,现为读者进行系列展示。
人之初
■徐新洋
奶奶每天都烧一大陶壶川芎茶,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左邻右舍谁想喝,进来自倒自饮即可。只有文仲叔来喝茶,非得找到我爷爷或奶奶说,“叔呀婶呀我想请您给点茶喝呢。”说着还要弯一下腰再去喝。大热天别人都打赤膊,他穿着褂子,领口的扣子都扣得严严实实。
那天他又来喝茶,又说他总是白喝你们的茶,从没帮你们做点啥。爷爷就随手指指我说,“那给新洋抄一本人之初,行不?”
“啥?”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爷爷说,“就是过去的先生教学生娃读的人之初呀。”
他迟疑一下,小声说,“哦,《三字经》呀,那个那个,能能!只是,只是,我抄来后,吩咐新洋只能在没有人的地方看。”
他走后奶奶说爷爷,“为难人干啥?都说那书现在不准读呀。”
“我也是随口说说,他一个下放到我们村的城里人,没人烧水,来喝口茶总是说白喝白喝的。”
我们去姑姑家住了两天,回来时,邻居二爷给爷爷说,“文仲派去水库工地了,那天来找你们几次,问他干啥,吭吭哧哧半天,说给你孙子新洋抄啥书的,现在只能等过些日子了。”
爷爷直抓着头皮说:“那人呀!”
过后,我们家都忘了这件事,听说他在水库工地干了一些日子,接到回城的通知,直接回了城。一天大雪纷飞,一个外地人推开了我家的门。那人满身雪花,头上冒着热气,脚上沾满黄泥。从怀里拿出一本手抄书,对我爷爷说,“老人家,我是文仲的儿子,他答应给你孙子抄一本书的。现在他病倒了不能来了,要我给送来
尚未关门的小卖部
■石朋庆
四十年前,衍德叔就在村头的家中开了个小卖部。那时,办小卖部可是要冒风险的,私人不能做小买卖。随时都有被割尾巴的可能。但衍德叔人缘好,有些困难的乡亲要个酱油,拿个醋什么的,衍德叔都白送给他。这样一办不知不觉就过了四十来年。
前几天,村支书李大毛去了趟衍德叔的小卖部,说是要条上好的烟招待县里来检查工作的干部。没想到衍德叔说,“我的小卖部这个月就停止营业了。我儿子说我年纪大了,不让我做了。要我到城里过舒服的日子。”李大毛问:“你不卖货了,怎么门还是开着的?”衍德叔不语。
昨天,邻居陈细禄大嫂在家炒菜,突然喊,“糟了,盐没了。”她心急火燎地跑到衍德叔的小卖部,看到门是开着的,便向衍德叔要盐。衍德叔说,“一包盐也没了,前些天存的五十包盐全按进价卖出去了。我一直没营业了。”陈细禄有点生气地说,“这死老头,多的盐也不留几包我,你不营业了,还开个啥门啊?”衍德叔仍不语。
今日中午,衍德叔的儿子志斌开车来接他了,志斌以为老人家会随他去城里。没想到,老爹小卖部的门还开着的,看来,老爹没有关门的意思了。于是,志斌一下车,就忙着去关小卖部的门。衍德叔看到儿子动手关门,急了,“儿子,你别关门,我早就停业了。我会跟你去城里住的,但不是今天。”志斌问:“你既然关门了,为什么还要开门?”
衍德叔说,“一个月前,有一年轻女子路过咱村,在小卖部买了几包快餐面,把一手提包掉在我这里了,我等她来领呢!”
闺蜜
■左冬灵
夜深,梅子突然收到闺蜜细润发来的微信:“梅子,我老公出轨了,呜呜……”
梅子的脸唰地热了,纠结半天,小心回了句:“怎么可能?你老公谱子很爱你啊!”
细润说:“是啊,他平时对我挺好的。如果不是无意中看到了那个女人跟他的聊天记录,我也不相信。你说,我要怎么办啊?”
梅子赶紧宽慰她:“千万别捕风捉影啊,也许只是别人开的玩笑,也许是同学们故意搞的恶作剧,你可别上当哟。你家谱子较近不是为咸宁的那个项目忙得不可开交吗?怎么可能有时间泡女人!你别瞎想了,也许只是一个误会。”
细润说:“我也期盼这只是一个误会,可不想今天咸宁那个女人给我打电话了,说他们在一起都半年了……”
梅子懵了,勉强说了句:“口说不为凭的。”
细润说:“她还发了很多和谱子的亲密照呢!”
旋即,梅子就收到细润发来的照片。
那是个青葱得能滴下水来的细妹子,她抱着谱子的姿势,就像要把谱子揉进她的生命里。梅子只感到血往脸上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细润还在说:“梅子,得知自己全心爱的人却背叛了自己,我心里真堵得慌。你是我的闺蜜,我才跟你说这么多……”
手机无力地掉到床上,梅子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她心里也堵得慌啊,她跟谱子在一起都十年了……
大肚子哥
■朱金忠
老街的巷子中,有家开了数十年的包子铺,老板的肚子特别大,像外号叫“快活”这样的老顾客都喜欢叫他大肚子哥。
大肚子哥的生意非常红火。
每天忙得连擦汗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包子出了名的好吃。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就是为了尝一口美味的包子,就连上街办事的人也不忘带上几个包子回去给家人尝尝。
不知哪天,大肚子哥对面新开了一家包子铺,包子铺的主人是个很瘦的男人,一张像树皮一样黝黑的脸,额头上刻满了皱纹,一边用毛巾擦着树干一样的手,一边招呼着这巷子来来往往的人。破旧的桌子上放着几个旧蒸笼,断断续续地冒着气。铺子里面还有位头发花白、背有点弯的老人在帮忙抹着桌子。
大肚子哥瞄了一眼,转过身去,露出了一丝阴笑。
瘦男人半天也没卖出几个包子。大肚子哥的包子都快卖完了,俗话说得好“一山不能容二虎”,大肚子哥心里自然有点不愉快。望着对面那冒着热气的蒸笼,大肚子哥故意扯大嗓门,大声吆喝着:“包子嘞,包子。”
次日,大肚子哥添了几张大桌子放在门口,比以往更加客气地招呼着客人,包子很快就要卖完了。他刻意地瞄了一眼对面,瘦男人吃力地叫卖着,那叫卖声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的哀伤,带着求助,也没几个人光顾。大肚子哥看到这情景,心里美滋滋的乐开了花。
一天早上,“快活”用手抹了一下口角吃包子流出来的油,把大肚子哥拉到一旁,对他说:“我有一个让你独家经营的好办法”。
“噢,说吧!”
“快活”说:“你对面的那个瘦男人,为了救一个少年,大冬天跳到冰冷的河水中,差点没了命,他妻子说他傻,为了这事离了婚。如今,他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花好多钱治疗,变卖了房子,还要照顾八十的老母亲”……
大肚子哥听后,沉默了许久,叹了一口气!
后来老街的巷子中,和从前一样只有大肚子哥的包子铺独家经营了。
不过,大肚子哥的包子铺多了一个人,是瘦男人,他们合伙了。
从微小说中品味大人生——微小说群作品展示之一
微小说篇幅精短,结构简约,让人能读到社会大千的细微角落,读到身边生活的林林总总,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情绪宣泄、传播方式和阅读需求引领阅读新潮流而受到大众所喜爱的文学形式。 在大冶有一个微小说群,群里的成员正在埋头致力于微小说的创作。他们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