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裁缝大姐和她的“大冶大道78号”

在大冶大道老汽车站附近,有一位老大姐几乎每天会在一间只有几平米的楼梯间摆好自己的裁缝摊,等待着附近的居民送来衣物进行缝缝补补。老大姐名叫曹中旺,今年53岁,家住叶家坝。谁也想不到,她是一位和脚踏缝纫机打了30年交道的老裁缝。虽然缝纫机已经慢

  在大冶大道老汽车站附近,有一位老大姐几乎每天会在一间只有几平米的楼梯间摆好自己的裁缝摊,等待着附近的居民送来衣物进行缝缝补补。老大姐名叫曹中旺,今年53岁,家住叶家坝。谁也想不到,她是一位和脚踏缝纫机打了30年交道的“老裁缝”。虽然缝纫机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曹中旺还是对脚踏缝纫机情有独钟,30年从未停歇过。
  钟情老式缝纫机执着传统老手艺
  3月23日,记者来到曹中旺的裁缝摊,她正脚踩缝纫机踏板,给一条休闲裤修裤脚。她动作娴熟,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和记者聊天。
  曹中旺说,自己老家是大箕铺人,家中兄弟姐妹8人,而她排行老三。1983年高中毕业后,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决定到大箕铺镇的裁缝店做学徒工。“当时去学习做衣服要10元的学费,当时一狠心把自己在学校省吃俭用的积蓄拿来交了学费。”曹中旺回忆道,“学习了三个月之后,自己便会做一些简单的样式。每次我都把家里破旧的衣服进行改造,让破旧衣服翻新,又做出一些新的花样。直到1986年,自己来到这个一干就是30年的地方‘大冶大道78号'开了个裁缝店,才正式开始了一名裁缝的生涯。”
  伴随着曹中旺一直是一台老式脚踏式缝纫机。“缝纫机是我当学徒工的时候,省吃俭用花几百元买的,因此我对它可以说是疼爱有加。”曹中旺说,这台缝纫机跟了她30年了。“虽然现出现了很多电气缝纫机等先进的设备,但我还是喜欢用老式的缝纫机,手摸着、脚踩着,就是感觉亲切舒服。”曹中旺说着,摸了摸自己正在使用的缝纫机。
  闲不住的勤快人舍不下的邻里情
  记者采访当天天气不错,曹中旺的缝补摊一如既往地热闹。
  一名老人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找到曹中旺。老人说,去别的缝补摊,绞裤脚要收5元、10元不等的费用。而到曹中旺这儿,老人得到的回复是,“不收钱!”说话间,曹中旺的双手也没闲着,上好压脚、装好底线。一番比划后,曹中旺脚踩着缝纫机转动起来,裤脚边很快绞好了。
  在曹中旺的裁缝店楼上邻居李奶奶时常将需要绞裤脚、换拉链的衣物拿来让她帮忙。李奶奶说,曹中旺的缝补摊有30年了,剪裁的手艺确实不错。
  有时,缝补摊一整天也等不来一单生意。曹中旺摆摆手,“那也没事!”曹中旺会拿些旧衣物进行改造,静静地守在摊前。曹中旺说,守着这小小的缝补摊成了较大的快乐。守在摊前,每天都能感受周围的热闹和邻里的感情。
  其实,现在她的生活并不困难,她早该在家享享清福了,可她就是舍不下周围的热闹、邻里的感情和她经营了一生的手艺。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摆起缝纫摊,给街坊邻居缝补衣服。
  见证裁缝兴衰史
  感慨工艺无人传
  都知道缝纫机是老一辈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在那个年代价格不菲。而现在,缝纫机已经成为“老古董”。高科技的涌入,使得一些手艺失传。面对如此现状,曹中旺也十分纠结,在现在的裁缝铺中,裁缝师傅大多是50岁以上、已经摸了30年以上缝纫机的“老裁缝”。
  “如今缝纫店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效益不好,我也租不起闹市区的门店了,就还是在这个老地方摆摊。”曹中旺感慨道,更让她有一些失落的是,缝纫这门传统手艺与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以前衣服缝缝补补,做新衣服都是找裁缝,如今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衣服了,传统的裁缝已经越来越少,用老式缝纫机做手艺的,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9657/
1
上一篇治理小广告 大家来支招 ——关注非法小广告整治系列报道之三
下一篇 党员教师结对帮扶情暧学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