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守望三百年 古音仍绕梁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田城/文 通讯员 曹江华/摄) 阳新县伍氏宗祠位于三溪镇大田村。宗祠占地2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绵延青山,前面视野开阔,有溪水潺潺流过。 据伍氏族谱记载,宋末解元伍进仪偶游来到这里,见地势平坦、山清水秀,遂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田城/文 通讯员 曹江华/摄)
  阳新县伍氏宗祠位于三溪镇大田村。宗祠占地2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绵延青山,前面视野开阔,有溪水潺潺流过。
  据伍氏族谱记载,宋末解元伍进仪偶游来到这里,见地势平坦、山清水秀,“遂举家筑室而居”,迄今已逾600年。
  斗转星移,宋、元、明、清王朝相继更迭,清潭塆早已是人丁繁衍,分居周围数十村落,有十二支派。清顺治十年(1654年),族人便在大岐山下距清潭西两百米西侧建宗祠,历时数十年才告竣。现有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24日,记者步入其中,林立的红纸柱联似乎尚在诉说着较近的典仪和盛事,余音绕梁,香火犹存。宗祠气势恢宏,楼台亭榭鳞次栉比,雕梁画栋,人物风景栩栩如生,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才干,是阳新地区古建筑的瑰宝。300多年来,虽屡有重修,其风貌依然古朴。
  当天,恰逢伍氏族长伍修利正召集族人商榷即将到来的春祭(又称春社)。“每年的春祭和秋祭,可谓伍氏一族的盛事,近至阳新本地,远至湖南、咸宁、鄂州等地的伍家人都要回来祭祖,大戏要唱三天三夜,1000多人要摆100桌酒席。”
  70岁的伍修利,已经当了27年族长,德高望重,每年春、秋两祭,都由其主持。“伍氏共同的祖先,就是历史名人伍子胥,每年农历7月28日是老祖降生日,秋祭尤其隆重。”
  他惋惜地说,尽管宗祠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不无遗憾的是,这座古建筑遭受了十年浩劫的重创,无数精致壁画木石雕刻、飞檐、楼台亭榭被捣毁,大量石狮、石羊被粉碎,偏殿被改建为教室,正殿被当作战备盐库,由于年久失修,风雨相侵,墙垣大多被盐碱化,一层层脱落。
  如今,古宗祠琉璃斑驳,椽柱被蚁蚀虫蛀,令人叹惋。
  作为地标性建筑,伍氏宗祠坐落于清潭桥古村落。
  古村落总面积0.4平方公里,居民住户195户,265栋楼房,共4个小区(大田畈小区、上冯小区、南庄小区、坪畈小区),总人口950人。辖区内,伍氏宗祠、清潭古桥、古民居、古井等诸多古遗迹至今尚存,处处透出古色古香。
  走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清潭古桥,脚踏厚厚的青石板,河风一吹,顿觉心旷神怡,被周围绿树野花所陶醉。族人伍修林说,这座桥由千余石块砌成,浑然一体,三个桥洞飞拱,气势磅礴,中间还有供车轮行驶的石槽,可谓匠心独运。
  古井距清潭三里许,井周围原有石栏,井水清澈甘甜,夏凉冬暖,无论何时多少人打水,井中水位如常。几百年来,古井哺育着清潭周边儿女,也陶冶出当地村民无私、清纯的性格。
  明朝中叶所建的古油坊已面目全非,代之以现代榨油技术而名闻四方的大田畈油坊——当地人种芝麻榨芝麻油已经流传几百年,伍氏“进仪公”第32世孙伍理灯榨油技术精湛,嫡传孙子伍淑财更是青出于蓝,在北京、江阴等地销路很广。
  斗转星移,古村落的变化已经天翻地覆。
  清潭地处317省道要冲,是仙岛湖风景区入口处,距大广南高速入口几公里,一条清溪绕村而流,几百亩良田稻麦飘香,背后青山十里如屏障,苍翠欲滴。
  随着黄阳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速,这座古村落将守望着古传统,激荡出现代生活的新篇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9581/
1
上一篇下陆区:学习两会精神 凝神聚力发展
下一篇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