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春草初茂,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思缅怀、感恩先人、寄托哀思、向往自然,传承千年的民俗,承载着先人的博大智慧与中国人不忘根本的理念。
年年岁岁清明似,可人们的祭祀方式却有了改变。近年来,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生态、文明的祭祀方式逐渐风行,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涵。
据市民政部门预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将约有四万市民前往我市君山公墓和烈士陵园扫墓祭祀。21日,记者来到市君山公墓、市殡仪馆,看看为迎接今年清明节,市殡葬管理局准备得如何。
创新殡改向绿色生态的现代公墓转型
“今年我们还是继续大力推行生态节地安葬和低碳祭扫。在墓区划分一块面积约为5亩的试点进行施工,用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性活动,市民可采用树葬、草坪葬等此类葬式葬法安葬骨灰。”随着市殡葬管理局副局长程柏兴的指向,记者看到位于公墓东北方向的一大片空地已经被清理出来。
据了解,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殡葬管理局将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低碳祭扫。科学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殡、葬、祭“三位一体”,推动接地生态安葬与绿色殡葬、人文殡葬、惠民殡葬相结合;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群众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引导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充分利用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烈士纪念活动,大力弘扬烈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为做好清明节宣传工作,市殡葬管理局早早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在全市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感恩清明”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在君山公墓悬挂10余条宣传标语和横幅,同时利用宣传车、报刊、倡议书、短信等形式开展宣传。在服务大厅外墙上,“清明·习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栏赫然入目。据程柏兴介绍,“这是加强公墓文化建设的措施之一,这些文化墙向市民充分展示清明文化传统文化底蕴,宣传殡葬改革理念,同时也推动我们公墓向生命教育、生态绿色的现代公墓转型。”
借禁鞭东风
切实保障群众祭扫安全
在一片空地上,一处鞭炮临时燃放点进入记者眼帘,“以往许多市民都在墓碑附近的空地处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存在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今年墓区实行全面禁鞭,5月1日前如果确实带有鞭炮的市民要放鞭,我们工作人员会引导其在规定位置集中燃放。其实君山公墓2011年就规定禁止燃放炮竹,可以说是全大冶较早禁鞭的单位,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实行起来也有诸多困难。正好今年全市4月30日零时起实行市区全面禁鞭,我们借助这个东风,通过好好宣传引导,落实君山公墓区域全面禁鞭工作。”程柏兴介绍道。
“安全是重中之重,今年我们总计投入约20多万元,对墓区内破损的人行台阶、扶手做了修复处理,在原来没有栏杆围护的地方,我们新修建了栏杆,同时增添购置了一批防火器材。届时我们还将额外聘请10名保安人员,全天候在墓区巡逻,确保不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指着新修建的一条栏杆,程柏兴这样说道。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安全问题一直被殡葬管理局视为头等大事。今年该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祭扫场所安全隐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问题;同时协调金湖街办、交警、交通、城管等部门提前制定群众祭扫的交通疏通方案,防止因祭扫群众拥堵滞留出现踩踏事件,加强对殡仪馆、公墓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安全防控,防止因祭扫发生火灾事件;同时,该局还制定印发了《2017年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行全员上岗和24小时值班,切实保障群众祭扫安全。倡节地生态安葬树文明祭祀新风保清明祭扫安全。
树文明祭祀新风 保清明祭扫安全
春水初生,春草初茂,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思缅怀、感恩先人、寄托哀思、向往自然,传承千年的民俗,承载着先人的博大智慧与中国人不忘根本的理念。 年年岁岁清明似,可人们的祭祀方式却有了改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