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徐洁)去年,黄石率先在湖北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对这一过剩产能坚决说“不”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的是,阳新县洋港镇胡桥村的生态转型路。
胡桥村共有856户4086人,除了外出打工者,留村的居民以种地和在煤矿企业打零工为生。当煤矿企业关停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在本地打工赚钱的机会。
近日,记者走访得知,该村有贫困户203户585人。如何在保护青山绿水的情况下走脱贫致富路,无疑是道难题。
胡桥村的转身相当漂亮。
因原煤矿厂房就设在九龙宫水库旁,关停后,小溪流水从黄色变为清澈,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与其发展其他产业,还不如就地转型,发展旅游服务业。
建在九龙宫水库旁的煤矿厂房,蓝色屋顶在青山绿水间特别抢眼。村主任陈世礼说,厂房不拆除,直接转换为羽毛球运动场,办公楼房则改造成了宾馆。
仅仅有青山绿水,还不足以引来八方游客,顺着以前煤矿采煤的道路往上走,右边陡峭石岩上,宛现一个溶洞口,这个溶洞旁,就是一条长带瀑布,等雨停后,这里就要好好修葺一下,既有银河落九天,又有水月洞天的美景,岂不美哉。
“在开煤矿时,为了方便通行,矿场把瀑布移到了另一头,如今为了发展旅游景观,又要把瀑布移回来。”陈世礼说,既然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就要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同样尽其所用的还有人力。
为了乡村旅游开发,胡桥村成立四季果园合作社,春有花开,夏有黄桃、红桃、葡萄,秋有柿子、梨子、猕猴桃、无花果,冬有冬枣等。因此,当地居民个个都成了果农,男人们参加培训,学会如何种植、打农药,女人们负责修剪枝丫、做后勤。
煤矿工人陈敬永54岁,独自一人拉扯儿子长大,眼看着儿媳妇要进门,可家里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于是,他到合作社打工,每天扛着锄头挖坑、种树,为了给儿子办喜事,他还预支了工资,准备到镇上采购一番。
不仅那些煤矿工人有了新工作,务农一辈子的妇女们,也开始挣钱养家了。
53岁的余满芹和几个姐妹们,坐在屋檐下,忙着将杨梅苗的叶子去掉,两个孙子在旁边跑来跳去,屋檐外,细雨沙沙作响,她们谈笑声也不断。
余满芹高兴地说:“等到了月底,我就能领到人生中份工资啦。”
天一放晴,到处都是挖掘机轰鸣声,一捆捆树苗送上山,在荒芜的地方建起新园。临走时,村民拉住记者说,四个月后,你再来看,这里的景象会更美。
胡桥村:念好山水经 转型天地宽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徐洁)去年,黄石率先在湖北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对这一过剩产能坚决说不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的是,阳新县洋港镇胡桥村的生态转型路。 胡桥村共有856户4086人,除了外出打工者,留村的居民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