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伟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这是一个艺术品速成速朽的年代。泛阅读、轻阅读、快阅读代替了精阅读、深阅读和慢阅读。阅读与思考几乎不能同时存在,心灵的荒寒和困顿就成为必然,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喜欢阅读、重视心灵建设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受罪。如果它成为人们主要的追求,那么这是非常可怕的。
而对于一个有相当阅读经验的人来说,一个普遍的准则就是:好书慢慢读。
慢阅读,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姿态,这样的姿态,属于生命的姿态,使我们终生受益。一个人凝眸于书本,凝神于文字,双唇微合,双眉微皱,似乎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如同蚕啃桑叶,如同士兵握枪冲刺,如同人世间的阴晴圆缺,许多的敬畏,许多的疑问,许多的探究,许多的思索,许多的美丽与哀愁,都在这阅读的行为中发生着。
我以为,真正的好书,内里都流淌着著者的血液!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著者如果不能给作品注入丰沛的血液,不管生命的构造多么好,终究是个死物。因为见惯了太多的死物,所以当我看到血液奔涌的好书时,忍不住会在夜晚时把它们带到枕畔,那是读书人的好梦之所在啊。
下了班,回到家里,沏一杯清茶,拧亮台灯,心无旁骛地随手抽出一本好书,翻看一两页,没有任何负累地读下去,兴起则始,兴尽而止,没有人催逼,没有人叨扰,这样的阅读无疑是快乐和幸福的。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纯粹的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它理应不受外力的影响和驱使。进入了阅读,便进入了与古今中外名人大家情感交流、思想对接、精神互动的艺术高境。这时候,较期盼的不是快点读完,而是慢慢地咀嚼,慢慢地玩味。
阅读的较高境界是思考,是怀疑,是批判精神,而不是迷信,不是盲从,不是放弃思考,不是跟着作者屁股转。读者是牛,图书是草。牛吃了草要反刍,读者读书也不例外。那些清香四溢的草,给人以活力和动力,让人产生灵魂上的共鸣与震颤;而发霉的草,则让人反胃。
我喜欢阅读。高中时,我住校,一学期也回不了几次家。每逢周末,别人都回了家,我又不愿逛街,于是就窝在宿舍里看书。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大学几年,学校图书馆那一排青色的瓦房前留下了我驻足留恋的身影。捧好书一本,寻静谧一隅,在沁人的书香中沉潜于心,读到精彩处,或耳热心跳,或神游四方,或醍醐灌顶,或掩卷深思……这样的生命状态让人觉得充实。阅读是一种能够培养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静心便不再是难事。当我们的心灵沉静得像如水的月光,像寂静的沙滩,那个时候,文字就如水,如月一样,供我们细细玩赏了。既如此,与其抱怨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其在快阅读中惴惴然,不如走进书香世界,去享受慢阅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吧。
这样的慢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而且是一个健全人格、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砥砺品质。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较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较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较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由此上升至民族担当,一个阅读量大的民族,不仅赢在知识储备上,也拥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继而能够爆发出无穷的创新能力。
也因此,只有在夜晚,关上门户,读一本好书,我才会感到满足、感到惬意。人世的陷阱防不胜防,只有在读书这样一方天地里,我就是龙王,我就是玉皇,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晋人陶渊明说,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是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认清了人心冷热,他挣脱了世俗的束缚,归园田居,隐逸山林,纵情诗书,悠然南山,才成就了一代旷世奇才。那样的境遇,真羡煞我辈!这也应了斯宾诺莎的话:“较高贵的心,有着较高贵的满足。”
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美美地品味,在当今时代风气里,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享受呢。而这样的奢侈在我却每天都像吃饭一样享受着。
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沉下心来,把自己埋进书里,在慢阅读的快感中享受着人生,也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完满着我的人生。
慢阅读,生命的姿态
○胡忠伟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这是一个艺术品速成速朽的年代。泛阅读、轻阅读、快阅读代替了精阅读、深阅读和慢阅读。阅读与思考几乎不能同时存在,心灵的荒寒和困顿就成为必然,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喜欢阅读、重视心灵建设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受罪。如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