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万经煌)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2月27日,车子行驶在前往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的盘山山路上,窗外一闪而过的山林,满眼翠绿。沿途的路曲曲折折,站在高处遥望,就像是一条蜿蜒的玉带在山间缠绵、舞动。
这条普普通通的山路,背后有太多的故事。下容村地处山区,位置偏远,村子在大山上头,离镇上有15公里。山上的村民大部分靠种水稻、玉米、红薯勉强维持温饱。要想进村或外出,只能走山间的羊肠小道。山高路陡,村民们下山一趟不容易,步行至少要花半天工夫。山,一度成为横亘在村民们面前较大的拦路虎。
“那时,修一条下山的路成了村民们较大的期盼。”据下容村党支部书记张绪灿回忆,上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组织村民修进村的山路,数千名村民肩挑手扛,用锄头挖,用铁锹铲,采取分段包工的方式一点点“啃”山路,遇到陡峭的地方不易施工,村民把绳子绑在自己身上,降到陡峭的岩壁上打炮眼炸开山石。整整耗时3年多,一条全长13公里的进山砂石土路才修通。当时的土路,仅仅只有3米多宽,刚刚容一辆汽车通过。
5年前,在排市镇政府的帮扶下,进山的土路进行了水泥硬化,让村民们的出行便利了许多,虽然随着村民外出务工,生活越变越好,但贫困依然如影随行,全村301户,还有108户处在贫困线以下。
好日子总是奔出来的。“咩、咩、咩”,翠绿的山林间,传来一阵阵轻快的声音,几分钟后,十多头浑身雪白的山羊钻了出来,惹人喜爱。这群羊的主人,是贫困户李名林。李名林今年40岁,家里养育了三个孩子,负担一直较重,过去靠在外打零工,仅仅维持个温饱。去年在村里的帮扶下,他成立了马蜂农林合作社,圈起了500多亩山地,专门搞起了油茶种植,并在山上养起了羊。可以在基地打工,还可以享受年底的分红。“今年年底这十多头羊群出栏了,按照现在的行价,赚个两三万元应该不成问题。”李名林挥舞着羊鞭,一边赶着羊群,一边笑着盘算自己的收入账,语气轻快而自信。
发展的脚步不停。与此同时,村里还筹划了其他的几个项目,好为更多的贫困户开启致富之门。今年准备建立一个光伏发电站,同时利用当地的山泉,创建一个小型的纯净水厂。
其实,下容村并不缺致富的资源,只待开启它的那把神奇的钥匙。旅游就是其中之一的一把钥匙。村民们发现,近几年进山的道路,除了供当地人出行的小中巴车穿梭外,进山路上也越来越多出现了游客自驾的身影,这里的原始自然的山区风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人。
白墙黛瓦,斑驳的青色古砖似乎刻下了岁月痕迹,翘起的房檐,像是乘空欲飞的燕子羽翼。走进当地的阚家塘古民居,让人犹如走进了小巷深深深几许的山水画卷。
阚家塘古民居群,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古民居有上百年历史,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108间房,36个天井,既各成庭院,又互联互通,当地人形容一把锁管住一个大宅子。目前,总投资900万元的古民居修复项目正在进行,等年底修复完工后,这里将重回曾经的风采。而当地,也瞄准了这一笔宝贵的旅游财富。
“现在乡村游日益火爆,我们准备将这里打造成古民居村落,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下容村观光旅游。”据张绪灿介绍,镇上计划今年修建一条全新的旅游公路上山,可以通行旅游大巴。同时,村里也准备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让更多的人搭上旅游快班车,走上致富路。
下山时,夕阳正在徐徐落下,暮色四合,笼罩在夕阳余晖下的阚家塘古民居,神秘而迷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人们可以享受优美环境和充沛财富“双丰收”的诗意生活。
下容村:农业产业和特色旅游两翼齐飞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万经煌)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2月27日,车子行驶在前往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的盘山山路上,窗外一闪而过的山林,满眼翠绿。沿途的路曲曲折折,站在高处遥望,就像是一条蜿蜒的玉带在山间缠绵、舞动。 这条普普通通的山路,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