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叶金福
近日,笔者回乡下老家走访,在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伯聊起赡养话题时,这位老伯相告,其老伴已去世多年,他唯一的儿子在外面打工也有三年多了,每个月都按时给其寄上800元钱,但至今都没有回过家。老伯说,其实生活上寄多少钱倒是无所谓,自己目前身体还行,还能赚口饭吃,但就是常年一个人在家觉得很寂寞、很孤单。老伯说,他很羡慕那些儿女整天在身边的邻居,既使偶尔磨磨嘴皮子,心里也是舒服的。
眼下,在各地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多赚钱,纷纷外出打拼。由于路途遥远,有的一年才回家一两次,有的甚至几年也不回家,因而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中的老人。虽然绝大部分的儿女都会定期给家中的老人寄钱寄物,使老人生活无忧,但毕竟钱物代替不了老人们精神上需求,许多老人依然感到十分孤单和寂寞。家中的父母如果两人都还健在的,那还要好些,相互间还有个照应。但如果只是独居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老人生了病,更是盼望儿女能在身边陪伴和照顾。
俗话说:“陪伴是较好的孝敬。”因此,作为子女,无论是在外打拼的,还是在家中的,都别忘了“陪伴”二字。在外打拼的,除了定期寄钱寄物之外,应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在家中的,更应常陪他们聊聊天、吃吃饭,帮助父母做做家务活。虽然这些都会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毕竟我们只有一双父母,一旦失去,也就难以弥补了。
因此,我们每一位做子女的,都应该关爱我们的父母。平时不能回家的,除了给钱给物之外,不妨多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哪怕是短短几分钟的问候,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慰藉,一种亲情。有时候,精神上的赡养甚至远比物质上的赡养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