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丁欢 周巍 )
恢复商业挪用的停车位
市民李先生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在城区增加公共停车场,确实可以缓解停车难,疏导交通,但在其他方面也需加强整治提升。“像在中心城区,工人文化宫的中百超市、九星电子城、新百百货等地下空间,这些本是规划建成的停车场,改变为商业用途,不但减少了停车位,更增加中心城区对停车位的需求,导致人流、车流混乱,这方面也应该加强治理,整改恢复停车泊位。”
“很多人上地锁,是因为道路车位一位难求,有些停车位长期被车辆占据,这方面也应想办法整治。”网友@放飞梦想说,在市区一些路段,经常会出现占据路段车位的“僵尸车”,长期不见有司机来开走。“这种现象需要下力气整治,道路车位是公共资源,车位应切实得到循环利用,让更多车主能停车。”
资源共享实施“错时停车”
“我家住在黄石大道繁华路段,周边有几个大的单位和学校,是否可以学习北京、北京等地,一些部门单位将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呢?”市民刘先生建议,共享停车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实行包月、包季或包年等长包收费方式,价格合理都可以接受。
而市民曾先生也认为,实现停车资源的互换共享是解决停车难的有效途径。“目前市区有不少配备了停车场和停车位的小区,白天人们上班后,小区的大量停车位将空出来。此时,小区可以向附近的商场、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开放其内部的停车场。停车场可以适度收费,以弥补小区业主出让‘停车权’的损失。晚上下班后,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商场亦可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开放。”
市中心临时停车收高价
“繁华路段设临时停车位不收费,就有人把车停这里一天。晚上有点事,就第二天再来取,总是不收费,无所谓。”市民胡女士认为,如今免费的临时停车位,使得很多人把这当成了私人停车场,其他的办事车辆还是停车难。
“利用价格杠杆这种方式,通过高收费来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市城发集团下属兴城置业公司副总经理李小明建议,对城区现有的停车位实行差别计时收费,“地上高于地下,城内高于城外”,引导车辆停在路外和地下停车场,使现有停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说每个车位一小时收10元钱,到商场买东西的市民肯定买完东西就走了,不会占着车位不走。”李小明打了个通俗的比方,这样可以提高车位的周转率。同时,对临时泊车位实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收集大数据,实时监测停车状态。
利用闲置空地建临时停车场
“黄石市区目前存在一些闲置的空地,有些成为堆放建材的‘仓库’,有些则成为私搭乱建的场所,有的则是放任杂草丛生,破坏了环境,也不美观。”黄石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市数字中心主任罗启建建议,可以将一些在旧城开发中,还未开发利用闲置的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促进城市空地的合理利用,也能缓解周边的停车难问题。
罗启建认为,改建停车场只需要简单地修整,与今后的用途并不矛盾。临时停车场,可收取一定管理费,如果产权单位需要收回,会提前告知附近居民。“如今,高额的停车费用使得车主不愿将车停入小区,却占用了路边的公共资源。”
此外,罗启建还建议小区降低收费标准,让车辆入小区入车库。
打通“毛细血管”形成微循环
“如果将城市的支路等比作‘毛细血管’,那么通过理顺、疏通这些‘微循环’,实现路网资源利用较大化,可让市民及周边居民受益良多。同时形成区域路网,分担主干路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的‘毛细血管’打通了,城市的主干道通畅了,这样居民出行会更加便利。”罗启建的这一想法,与市规划局不谋而合。
市规划部门建议,加强规划统筹,开展城区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研究。对老城区主要拥堵地段及可能形成新堵点的地段进行交通流量分析预测,及时做好道路设计,优化人流、车流方向。合理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做好沿山、沿湖、沿江的道路规划,形成微循环交通网络。
建设新的城市停车场
据了解,今年停车场建设作为市领导包保城建的重点项目,将根据《黄石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力争开工建设1—2处城市停车场,以缓解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
“新建停车场确实能够缓解部分压力,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车位,管理盘活好已有资源有相当重要。”市建委总工程师骆进告诉东楚晚报记者,“我们可以借鉴宜昌、南京等城市模式,组建成立停车管理机构,对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静态交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目前,《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已启动招标程序。骆进建议,在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要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管理。同时,将尽快制定出台《黄石市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使我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整合车位数据“智慧停车”
“如果能将城区所有停车场的车位数据汇集整合,并通过互联网共享,那么查询车位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市城发集团自去年6月开始赴多地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智慧停车网络运管平台”这一概念。
“除了历史遗留的道路问题及城市规划建设仍需不断完善外,停车位紧张且利用率低也是间接形成交通问题的重要因素。”李小明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车主兜兜转转寻找停车位、长时间占用道路,都为停车难增加了不小的力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新增多少新车位,而是在于盘活存量来解决增量。而将现有停车场与互联网平台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就能把现有车位的使用率成倍提高。”李小明认为,通过智慧停车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还将同步实现周边车位查询、车位预订、停车诱导、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系统、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届时,不论你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查询,让行车、停车不再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