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张亚)
春季本应是生机勃勃的,但很多人却开始觉得不精神,脑袋昏昏沉沉,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却又像被层层闷气挤压,脑乏、心乏、力乏。
“春季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虽然有些只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但有些严重的,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务必要警惕并及时就医检查。”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心脑脾胃科病科主任、黄石市健康管理学会睡眠研究会会长陈智龙提醒。
40年没睡觉,每天只“打个盹”(小标)
“从读书的时候开始,我就整夜整夜睡不好觉,想要睡着非常困难,实在难受得不行才能睡一小会儿,但是就算睡着了,也只是打个盹儿就醒了。”50多岁的张先生一脸苦闷地说道。
虽然已经40多年没有睡好觉,但张先生的身体一直很好,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异常,家庭生活也很正常。“以前我也到很多地方检查治疗过,都没有找出原因,也没有什么治疗效果。” 张先生说,渐渐地他也放弃了治疗,并慢慢适应了那种状态。
直到上个月,张先生因为睡不好觉出现背部发凉发疼的症状,心里也总是烦躁不安。无奈之下,张先生找到陈智龙,希望能获得一些帮助。
“患者的这种情况多半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但很多小时候的事患者根本记不得了,无法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陈智龙说,只能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的治疗。经过十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陈先生的背部疼痛得到缓解,睡眠也相对有了改善,如今仍在坚持吃药、调理。
更多人受“春困”困扰(小
有人睡不着,有人醒不了。陈智龙说,张先生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春节之后门诊病人中更多的是“春困”。
“病人情绪普遍低落,还经常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陈智龙说,很多人试图调节,比如有的人担心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就多睡觉,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有的人担心是免疫力低下,就多穿衣服多喝水,结果反而更困乏了。
“春困的根源是大脑缺氧。冬春交替,气温升高,人体皮肤逐渐舒展,体表的供血量增加,但人体总体供血量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供给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导致大脑工作受影响。此时,如果在进行耗氧量大的活动,就更容易出现‘大脑缺氧’的状态。”陈智龙说,“春困”时补觉,并没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反而会“越睡越困”。
陈智龙建议,春季作息要规律,成年人睡眠时间以6-8小时为宜,老年人睡眠更不要超过8小时,有条件的可以在午饭后小睡半个小时,没条件的可稍稍闭目养神10分钟,解压解乏。
严重“春困”时小心疾病“偷袭”(小
“虽然‘春困’是很多健康人群都可能出现的状态,但严重的‘春困’很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陈智龙提醒,一般“春困”发作,睡几分钟就可以缓解,但如果一天发作几次甚至更多,则要警惕“发作性嗜睡”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据临床报告,中风病人中有80在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不断的情况。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如果出现严重困乏的情况,则要注意可能是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所致。
“每年2月-4月,天气变化无常,在冷空气下,心脑血管容易收缩变窄,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产生脑部、心脏供血不足的状况,而这与‘春困’有相似之处。”陈智龙提醒,出现严重“春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伴随有心慌、胸闷、呕吐、窒息感等症状,一旦身体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
男子40年没睡觉,每天只“打个盹”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东楚晚报记者 张亚 ) 春季本应是生机勃勃的,但很多人却开始觉得不精神,脑袋昏昏沉沉,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却又像被层层闷气挤压,脑乏、心乏、力乏。 春季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虽然有些只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但有些严重的,很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