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37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15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居全省第4位。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前期受宏观经济下行和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回落。面对滑坡,市委、市政府科学判断、综合施策、沉着应对,建立工业运行调度日反馈、周通报、月调度、季结账工作机制,组建4个督查专班分赴各县市区驻点督查帮扶,从8月开始工业生产止跌企稳回升,当月产值增速不断攀升,12月当月达到13.7%,为近年来当月较高增速,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2015年加快2.2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15亿元,增加值增速9.7%,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处于全省同类城市前列。
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5家,2016年,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196家,产值过亿元企业585家。其中,10亿元-20亿元27家,同比增加1家;20亿元-50亿元13家,同比增加3家;50亿元-100亿元3家,产值过百亿元1家,同比均持平。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80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3%;入库增值税29.2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全省18.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记者 李力 通讯员 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