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市消费者委员会特邀21名消费者代表,分成三个组,到城区8家农贸市场实地体察购物环境。他们得出的评语几乎一致:农贸市场搞成这个环境不简单、不容易!
全市19个农贸市场,曾经有的脏乱臭、污水横流,却连冲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省级技术评估、国家暗访检查、国家级技术评估三道关隘。这个烫手山芋是怎么玩转的?近日,部分工商人员讲述了自己的创卫故事。
王慧(市工商局掇刀分局工作人员):市场老板曾希望我们快点离开
我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到蔡湾市场,中午没地方吃饭,就随便对付一下;没地方休息,就在街面上转一圈再上班,晚七点多到家,一天下来只剩下一个累字。起初我想不通,管市场不是工商的事,为什么要揽下这活?领导考虑我出行不方便,调我到欣辉市场。这里没有管理者、没有保安,只有一个60多岁的保洁老大妈,晚上收市后清扫垃圾,一切与创卫达标不搭界。市场开办者老刘认为创卫是政府的事,与他无关。同事张琼开着私家车印资料、建公示栏、修公平秤、买垃圾桶,还拿刷子画停车线。我到欣辉时,这些已到位,我只是配合她搞日常管理。场内有一家无证面包房,不具备开业条件,办不了营业执照,也办不了食品安全许可证。可他很早就向市场开办方交了2万元的押金,现在要他退出,市场就得退钱,且少了一个大商户,直接影响市场开办方的收入。除面包房以外,还有加工面条的、做卤菜的,都因不具备经营条件被我们劝退。老刘从心里痛恨我们,希望我们快点离开。但我们告诉他:这是常态,你不能有侥幸心理。他心疼钱,不愿更换那辆不断漏水的破旧垃圾车,我们多方联系换了,老刘很感激,态度也好了许多。为了增加场内人气,老刘要我们把场外一条小巷里的菜贩劝到场内经营。每天早上我和张琼件事就是劝导流动菜贩,一周后场内的摊位全满了,场外也通畅了,老刘开始主动配合我们。市场较大的脏点是厕所和活禽区。厕所在场外,周围居民也用,而且冲水压力很小,臭气熏天。我们每天动手清洗,但这不是长久的办法,跟老刘协商请专人保洁,老刘很快落实。活禽区有个女老板有点孙二娘的风范,地上鸡毛不随时清理,要等收市后再来清理,同事陶芬芬拿起扫帚帮她扫到垃圾桶,盖上盖子。她生意好时将杀好的鸡鸭堆到走廊上去整理,弄得满地血水,我们劝说她根本不听,这时老刘出面了,说你不服从管理你就走,我马上再招一个进来,她才不说什么。成功靠细节,我们每天起早贪黑,洗厕所、擦血水、拖地板、打药水、推小车,不厌其烦地叮嘱熟食店放好防蝇帘、穿好工作服,叮嘱豆腐摊主盖好防尘罩,叮嘱肉食摊杂货摊放好粘蝇纸,敦促活禽区搞好卫生消毒,监控各种垃圾入箱,一桩桩小事,一个个细节,让市场变了样,我心里也爽利了不少。
许淑婷(白石坡工商所工作人员):说了商户不听,宋所长就自己去搬筐子
我作为驻场员在忠明市场驻了四个月。每天早晨件事便是关注市工商局的创卫微信群,主要是看情况通报,对涉及到我们市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回复。“大姐,你这筐子菜不要放在过道上了,快点搬到台子上。”看到原本就狭窄的通道被摊贩们临时堆放的蔬菜、水果等货物堵住,我和同事不停地劝导,大多数会照做,而这位李大姐却无动于衷,宋所长就弯下腰轻轻将这筐蘑菇搬到台子上去了。第二天,宋所长又将她堆放在过道上的两筐菜薹移到了台面下。如此重复十多天,李大姐终于自觉讲规矩了。我照着宋所长的方法去做,很起作用。绝大多数经营户是通情达理的。使用防蝇罩是豆制品经营户较抵制的,他们认为不方便拿取、影响生意、不实用,我们每天苦口婆心地劝导并帮他们安装到位,但经营户经常趁驻场员不注意撤下防蝇罩。我们还到其他市场用手机记录下别人使用“三防设施”的图片拿给经营户和市场方看,并重新定制了尺寸合适、方便使用的防蝇罩。一些农户在市场外围与我们“捉迷藏”,每天几进几出。他们没有固定摊位,不定时到场,一个提篮一把秤,来去自由。我们联合市场方予以取缔,在市场内为他们另辟农户区,并时时跟踪监督。宋所长又做起了市场外围的清洁工,每天清晨和中午就自己抄起扫帚打扫烂菜叶、方便碗、塑料袋,清理墙角污水。市场开办方很不好意思:不能让工商干部天天给我们打扫卫生,得请一个外围保洁人员。
薛浩(浏河工商所所长):别人都在过节,我们在市场清污水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场内划行规市混乱。卖副杂里面夹杂卖鱼的,活禽区里面有卖农资的。保洁员两个月没领工资,垃圾无人清理,臭气熏天。我意识到创卫不是简单地在市场值班。去年6月8日下午,突然,电话响起,传来指令:一律取消休假。原以为大家会有怨气,没想到张才疆、冯华、何开平等接到通知,当即拍着胸脯表示节假日期间一定正常上班。
我与所里人员一道对市场上的卫生、占道经营等问题一一清理,细致做经营户的思想工作。分局得知所里人手不够,从机关调来王云清、孙燕、张春梅支援。他们与我们一样当起保洁员,对市场进行搬家式大扫除,对活禽区久不清理的水沟进行清淤。市工商局的杨科长怕我们掌握不住要领,拿起铁锹干给我们看,他把沟里的杂物用铁锹挖上来,再用垃圾篓抬出。张才疆的老父亲卧病在床,他一直未提。每天晚上七八点才在夜幕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第二天早上六点又赶到市场,许多人看着瘦了、黑了、憔悴了。何开平已有30多年工龄,他负责新安里市场,来得较早,走得较迟。宋洪波、张德斌、宋继权每周五下午对市场进行水冲式、搬家式扫除,不方便打扫的地方就蹲下来用手抠,用指甲刮。大家都知道过创卫这道关很难,但又坚信脚勤不怕路远。我们身处平凡岗位,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所谓的大事都是由许多许多的小事组成,只要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大事可成。
刘玲(市工商局掇刀分局工作人员):活禽区搞得乱七八糟,张琼拿起了扫把
我有个同事叫张琼,她做商户工作很有一套。市场内有个老板考虑到盈利问题不配合,说创卫这也不许搞,那也不许搞,大家还怎么做生意。张琼很理解他的这些想法,毕竟是生意人,赚钱是硬道理。张琼每天给他讲创卫对市场对商户的好处,还在休息时间开着车带他到其他市场去转,让他亲眼看到别的市场的创卫方式和效果,并给他争取到新的垃圾车。这之后,这名老板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了,还做其他商户的工作,带动他们一起搞保洁。活禽区加工经常乱七八糟而又劝导无果,张琼认为商户也有难处——忙不过来,顾不上打扫,她拿起扫把扫鸡毛,将加工完的鸡鸭转运到空门面,说得少,却做得多。老板们看在眼里,说后来不需要你开口,宰杀交易完毕我们就自己来干。她还在朋友圈里帮市场的商户宣传腊货,帮巷子里摆小摊的老太太寻摊位。
叶小菊(市工商局掇刀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有人整夜没睡
#p#分页标题#e#我的同事杨健在朋友圈的吐槽引起大家共鸣:“自打上市场以来,双休就成了奢侈品”, “今年我没有年休”……大家纷纷跟帖。大家苦,领导们也不轻松。去年端午节,市工商局局长张敬鸿来到较乱的惠民市场,商量破难的具体办法。分局长金德洲包下这个市场,早6点开晨会,晚6点又开会查不足,中午是盒饭,不休息。改建区打围,分局副局长陈巍一夜未合眼,一天一夜打围400多米。很快,惠民市场成了常态化管理的样板。现在我们理解了市工商局杨科长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一切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记得无数次走进市场看到乱糟糟的场面,我们心里直喊:“要崩溃了,什么时候是个头?”现在回首,更多的是庆幸,“原来我是可以的”。在坚持中,我们的意志更加坚韧。
张云(市工商局东宝分局局长):他没见上老父亲较后一面
城区的农贸市场大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基础差、设施简陋、环境脏乱。接下任务,大家没有犹豫。每天早上6点,分局班子成员就赶到了各自的包联点。副局长曹劲松、浏河工商所的何开平督促新安里市场打扫卫生死角时,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海慧工商所副所长李贵骞,老家在襄阳的谷城,父亲患癌症。李贵骞管北门市场的几个月坚守岗位,未能回家看到老父亲较后一面。副局长李学锋、浏河工商所冯华卷起袖子、卷起裤管,拿起铁锹清理活禽区污水道,累得满头是汗。熊涛、陈宏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天候在各农贸市场督查创卫工作,对创卫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检查和指导;海慧工商所副所长周志兵带着大家和市场方对翠竹园市场进行搬家式大清理,将卫生死角的垃圾全部清理出来,并清洗干净,一直干到深夜。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在今后履职中攻坚克难的底气和信心所在。(特约通讯员 薛旭东 记者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