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大冶要切实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一优三化”战略,全面推进“绿色百强”和“三个大冶”建设。
九个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5亿元,增长1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673亿元,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增长14%;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7.5%;
财政总收入69.75亿元,增长8.5%;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8.5%;
外贸出口3.34亿美元,增长11%。
“七个着力”
(一)着力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主抓手,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坚定不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坚定化解过剩落后产能,加强对钢铁、煤炭行业的监督力度,防止过剩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大力削减烟花爆竹产能,今年清明节后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禁鞭工作;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将去库存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人才引进结合起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进镇进城购房,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外来企业员工购房;大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实体经济去杠杆,鼓励企业多渠道、多方式直接融资;推进和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活民间资本,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
——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工作方案和我省降低企业成本“25条”,下大力气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和负担合理下降。继续组织实施“甘霖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多措并举补短板。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科技创新“18条”,设立5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代”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补齐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放到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推动发展的抓手。
——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力争新签约项目60个,投资总额3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新批外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上下务必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确保今年项目建设有大突破,全年完成新开工项目85个,投产项目85个,到位资金135亿元;对已经签订框架性协议的项目,要紧盯不放,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对去年已经签约没有开工的13个重点项目,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快速推进,落实项目工作专班,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确保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对去年开工建设的38个项目要加快推进。
(三)着力抓好工业经济,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优势。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促进工业企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
——帮扶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新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重点抓好武汉重冶深度盘活和其他企业的盘活复产,较大限度释放产能;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实施重点技改扩能项目50个,推动钢铁、水泥、铸造、模具钢、非金属等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10%以上。
——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全力支持劲牌公司、汉龙汽车等骨干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百亿元企业”。加快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力争引进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争挂牌10家以上,有计划地推进2至3家企业上新三板;支持石开工艺、石雕、古建、刺绣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平台支撑。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完善园区水、电、路、排污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确保新开工和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各30个以上。
(四)着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依托总部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完善服务和监管功能,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企业和功能性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支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力争总交易额突破2万亿。依托联润、美吉特、欧蓓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依托罗桥物流园区和金牛、灵乡、还地桥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点。力争80%以上行政村设有电商综合服务网点。
——支持商贸业发展。设立700万元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商贸业发展。对限上商贸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增幅的给予奖励;推进主辅分离,对工业企业分离出去的服务业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外贸企业出口增额。
——突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精心打造“一区两园七朵金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保安湖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力促环保安湖生态旅游项目落地生根;筹办第四届乡村园博会,鼓励举办赏花节、采摘节、农俗节等节会活动。
(五)着力抓实抓好“三农”工作,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是:稳定粮食产能,森林覆盖率达到30%,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力争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建成幕阜山脉沿线20万亩工业原料林主产功能区,以金牛、灵乡、保安等区域为核心的20万亩优质粮油主产功能区,以陈贵、茗山、金湖为核心的20万亩花卉苗木主产功能区,以还地桥、东风农场为核心的20万亩生态休闲渔业主产功能区。
——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精品名牌2个。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着力打造100个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十好”实力村、100个“五美”美丽村、100个“五和”幸福村。建成100个小康村、1万户小康户。
——全面推广“茗山模式”。全面推广“茗山模式”,“七一”前,所有行政村必须完成村庄理事会组建,各项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市民政部门要牵头制定理事会奖励办法,组织评选表彰50个优秀村庄理事会、50名优秀村庄理事会长和50名优秀村庄理事会成员;市委农办要牵头整合农业、财政、林业、水务等部门涉农资金,建立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优先对村庄理事会建设规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较好的村庄,予以综合奖补。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要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党员”等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一批积极支持理事会工作的群众。
(六)着力推进环境治理,建设优美宜居新家园。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对全市境内49条重点河流、3个湖泊、106座水库、5151处山塘推行“河长制”,由市、镇、村干部担任三级河长,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水功能区环境保护,推进重点水域综合治理和红星湖污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粉尘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花卉苗木基地、原料种植基地、荒山造林示范基地各1万亩,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创建省市级绿色示范村40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加强黄坪山、大王山自然保护区和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申报建设毛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上冯国家级生态公园,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在各乡镇(街办)选3-5个村庄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推进“两区两带”沿线提档升级,完成7个试点村污水处理项目;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整治中小河流3条、主港渠12条、中小水库20座、除险加固中型水闸3座、泵站15处,完成农田水利工程165处,解决农村4.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人。
——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社会保险、救助、棚户区改造等方面资源统筹,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发放各项社保待遇。继续加强文化教育、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工作。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工作的形势判断,任何时候不能轻言“根本好转”,对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任何时候不能轻言“工作到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戒惧之心,用钉钉子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大冶这么干
背景: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大冶要切实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