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汪然)早春的黄石港,凯歌声声,发展正旺。
昨日,黄石港区召开扩大开放暨项目推进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黄石港区2017年扩大开放和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动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开放理念,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2017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区长徐莉代表区委区政府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对全区经济工作把握到位,谋划合理,重点突出,措施有力,针对性强。
关键词:发展是要务
报告指出,2016年,黄石港区突出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创卫创模、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2016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71.23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12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07亿元,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3亿元。
对于2017年的发展,报告中认为,必须认清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新时期如何适应新变化,如何采用新方式、新手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关键在于是否能强化开放理念,抓牢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稳中求进”仍然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中央将继续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继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春节前后中央密集出台了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的系列措施,释放出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体育运动休闲产业、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黄石港区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的方向,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方向不谋而合,这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从省级层面看,湖北面临着“一带一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有效投资需求很大。特别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湖北地处长江之“腰”,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黄石现有长江岸线总长76.87公里,黄石港区岸线虽然只有7.6公里,但是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目前此段已具备打造文化创新新高地,正在申报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项目库。
从市级层面看,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黄石港区的发展。特别是今年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通过五年时间,将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市政府正准备制定如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对全市全域旅游进行规划。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黄石港区,将会优先从这些政策中受益。在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对黄石港区寄予了厚望:强调黄石港区是黄石这座城市的源头和根脉,是黄石的中心城区、核心城区,要着力提高首位度、提高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区级层面看,黄石港区是黄石市文化、科技、商贸和交通中心,又是黄黄、京珠、沪蓉三条高速公路交会地,离即将建设的鄂东顺风机场只有10分钟车程,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中,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决定了将会成为一些产业和资本转移的理想选择地。同时,黄石港区是黄石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是黄石对外开放的“北大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在鄂东处于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枢纽位置,拥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区位优势。
关键词:狠抓项目建设“牛鼻子”
报告指出,近年来,黄石港区以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但项目谋划不够、经济总量不大、增速不快、效益不高仍是全区发展的较大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发展仍然是要务,投资拉动仍然是主要动力,项目建设仍然是重要抓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后劲。
从黄石港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必须狠抓项目。近年来,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不足仍是较大的问题。2016年全区GDP增幅只有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11.5%,离年初确定的18%的目标相差甚远;转型发展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有限空间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任务繁重,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力度亟需加大;从重点工作看,重大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推进难度较大,2016年全区计划实施项目75个,没有1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库;而且有14个项目未开工,存在建成项目少、在建项目少、项目推进慢等问题。
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题很明确,就是抓项目。抓好了项目,才是抓到了经济工作的根本、源泉和要害。为此,2017年将围绕“三圈一园”布局,以大力支持楼宇经济为突破口,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产业为重点,将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项目38个,总投资403.1亿元,重点推进林安现代商贸物流园、大众山生态休闲小镇、华新旧文化创意产业园、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工业转型升级项目6个,总投资51.1亿元,重点推进现代中成药生产基地、丹参红酒项目、华天自动化生产线等重点项目。
从黄石港区的基础设施欠账看,必须狠抓项目。相较全市其他城区而言,黄石港区集聚了较优质的教育、文化、医疗、商业资源,但随着发展形势变化,也面临着优质资源外流、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地方财政投入压力较大等问题,作为中心城区的黄石港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2017年,黄石港区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和文化内涵,支撑建设鄂东文化旅游中心为目的,策划一批主要包括提升城区功能的市政道路、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出行畅通、城市增绿、旧城改造、海绵城市、城市停车场、综合管廊等项目。策划和实施重点项目5项,总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黄石港区省级工业园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黄石港区二三级管网建设等项目、黄石港区道路网建设、花山路等10条道路刷黑。
从黄石港区的民生公共服务来看,必须狠抓项目建设。随着国家对民生投入的增加,人民群众对民生投入的期待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这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热切期盼,社会高度关注。
2017年,黄石港区将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生态宜居为重点,以加快建成现代化幸福城区为目标,策划并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7项,总投资66亿元,重点推进黄石港区重大水利工程、黄石港区城市生态体育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项目。
关键词:责任落实是根本保障
#p#分页标题#e# 再大的目标、再好的规划,都必须靠人去落实;而要真正落实好,党员干部的责任是根本保障。
报告指出,今年开年以来,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拉开了黄石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各县(市)区对标定位、发挥优势、竞相发展,劲头很足、势头很猛。黄石港区今年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550.2亿元,力争今年完成投资目标达到100亿元以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而狠抓落实是关键。
责任要明确。明确今年的项目建设人人有担子,个个有任务,每位干部要继续强化勇于担当意识,始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困难面前敢作敢为,压力面前敢于负责,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牵头的事项、承担的任务不推托、不避责、不畏难,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活,脑子里有办法、手头上有招数。
方案要细化。66个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特别是市定14个重点项目专班,要把具体的实施方案优化好,细化目标、措施、责任,使工作体现到具体指标上,落实到具体人员,挂图作战。
领导要带头。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争做敢于担责、敢于拼搏的表率,争做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表率。区级干部要落实好包挂责任,对所包挂的重点项目要切实负起责任,作为分内工作,加强调度检查和督促协调。各部门、街道和社区干部都是一线指挥员和战斗员,要争做“先锋队”,通过自己表率作用的发挥,把各方面建设者组织起来,争做“主力军”,把全体市民群众组织起来,争做“主人翁”。
保障要到位。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要强化土地要素保障。要抢抓当前棚户区改造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尽快完成实验高中、黄石大道北延等5宗土地的出让,早日完成人民街、黄棉片地块、市建村等11个实施项目的征收任务,加快推进九厢地、新闸、上港路等6个地块的征收实施,启动人民街三期、八栋口、枫树坳等13个棚户区的改造,抓紧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规划衔接,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保障。二是全方位解决好资金保障。保障项目建设资金的关键在市场融资、向上争资和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三是解决好资源环境保障。要加快电、水、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积极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在全区营造“以项目论英雄”的良好氛围。
督查要严格。区委、区政府将对项目建设工作坚持随时调度。发改、城建等牵头部门,要认真学习市里指标检测考核体系,做到为我所用,在指标调度上“钉钉子”,采取周调度、旬评估、月分析、专题研究等方式,加强预期目标引导和进度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调度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根据项目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不作为、庸政怠政的,要追究责任,努力在全区形成奋发有为干事业、不折不扣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新的一年,黄石港区项目建设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发令枪已经打响,全区上下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紧盯目标、奋勇争先,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建项目,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