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曼茹)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春节期间,大冶很多孩子都攒下“不菲的身家”。可由于年龄小,孩子们没有合理的用钱规划,家长们也陷入担忧:自己帮忙存起来,怕孩子有逆反心理;让孩子保管,又怕他们乱花。
“大年三十晚上起,娘家和婆家两边的微信群就热闹起来了,孩子们用语音刷屏‘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刘女士感叹,“我们小时候是不好意思要压岁钱,现在的小孩都是主动出击。一个个在微信里嚷着抢红包了。”
如今,不少“00后”面对压岁钱表现得不再“羞涩”,“恭喜发财,拒绝现金,请发微信红包”也成了当下“00后”们的口头禅。“感觉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方式,或许这样可以避免压岁钱直接被家长‘没收’吧!”刘女士说道。
记者在东岳路某培训机构门前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平均每人收了1000元以上的压岁钱。“今年春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分别给了200元。大伯、舅公等人也给了红包,我一共收了1500元压岁钱。”12岁的胡文娟在育才小学就读,她透露,今年收的压岁钱比去年多了500元。
压岁钱多了,如何保管成了一个难题。一些家长会直接把孩子的“财权”收上来代为保管,也有的抽“大头”,留“小头”给孩子。
大冶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刘先奇说:“现在孩子在消费上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孩子年龄还小,家长应该给孩子定一个‘度’。小数额的可以由孩子自己支配,但使用后一定要向父母说清用途;数额比较大的要跟父母商量,让父母帮助判断该不该花,让他们明白零用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花出意义。”
刘先奇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压岁钱”的开销计划,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添置文具、书包、写字本和感兴趣的课外读物等,让他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同时,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逐步引导孩子支配压岁钱。让他们将手中的零钱积攒起来,到银行开一个账户,这样积少成多,来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
会“收”还得会“理”
本报讯(记者周曼茹)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春节期间,大冶很多孩子都攒下不菲的身家。可由于年龄小,孩子们没有合理的用钱规划,家长们也陷入担忧:自己帮忙存起来,怕孩子有逆反心理;让孩子保管,又怕他们乱花。 大年三十晚上起,娘家和婆家两边的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