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全媒体 记者 陈子才/文 记者 汪泽栋/摄)阳新县枫林镇一年比一年繁华。 酒店、KTV、西餐厅布局其中,外地牌照的私家车穿城而过。临近春节,越来越多的枫林人从全国各地归来,小镇里年味渐浓。 1月22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东楚晚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探访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交界的枫林镇坳上村 “候鸟”相继归来  山村年味渐浓

#p#分页标题#e#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全媒体 记者 陈子才/文 记者 汪泽栋/摄)阳新县枫林镇一年比一年繁华。
  酒店、KTV、西餐厅布局其中,外地牌照的私家车穿城而过。临近春节,越来越多的枫林人从全国各地归来,小镇里年味渐浓。
  1月22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东楚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100多公里,抵达枫林镇。这一次,我们要探访的是枫林镇坳上村——一个湖北黄石与江西瑞昌的交界村。
  坳上村距离枫林镇11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486户,1915人,其中贫困户为92户,现已全部脱贫。
  他们的故事会是怎样的?
  
  
  辛苦一年“候鸟”返乡
  
  乡村的冬夜来得格外早。
  下午5点刚过,太阳就藏起了半边脑袋。坳上村井下组位于横立山脉之间,此刻已被寒气笼罩。
  柯美振还在村庄里走动。
  今年刚满40岁的他在广州打拼了19年,现经营着一家五金制品厂,产品销往珠三角,年产值近500万元。头天下午,柯美振自驾回乡,在枫林镇上住了下来。
  “哥哥和弟弟都已在镇上定居。”柯美振说,村里的老宅大多数时间闲置着,只有孩子们都放假了,妈妈才会回家住上几天。
  “我就是一只候鸟,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柯美振早就想呼吸一下家乡的空气,踩踩养育他的土地了。
  在村庄里走动时,柯美振发现了一条正在施工的道路。望着道路延伸的方向,他告诉我,井下组可谓坳上村较为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出行只有一条山路,仅步行下山,就接近一个小时。
  “新路修好了,就方便了。”他说。
  我问他,村里那么多外地牌照的小车,都是返乡村民的吗?他笑了笑,说:“阳新人都是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在外地工作敢打敢拼肯吃苦,这些年有不少人赚了钱。”
  自驾、乘车返乡,和柯美振一样,不少思乡情切的坳上村人都在这两天赶了回来。村庄显得比平时要热闹很多。村长柯金昌告诉我,过两天,预计还会有更多的村民回家,到那个时候,年味就更浓了。
  
  甜
  大团圆与备年货
  
  和柯美振老宅一个池塘之隔的是柯于河老人的家。
  老人今年66岁,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46岁,小儿子38岁,都在江西瑞昌发展。看到我们在村里走访,柯于河和老伴邹贵金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坐一坐。
  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室内有四个卧室,一个中堂,一个厨房,屋前屋后都围有小院,中堂大门上方刻有“风华正茂”四个大字。
  这两天,柯于河和邹贵金特意将房子打扫了一番,床单也换洗干净了,准备迎接儿子、孙子、孙女们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就都要回来了。”柯于河说。我留意了一下他的脸色,老人说这话时,表情很满足。
  我们在柯于河家中坐定后,邹贵金就进了厨房,准备做两人的晚餐。“晚上吃面条,老伴身体不好,还要给他熬点中药。”她边走边说。
  我注意到,邹贵金端在手上的并不是药汤,而是一罐藕汤。
  但我很能理解老人为何“说谎”,农家的土法食补堪比药补。
  “年货准备得咋样了?”我问柯于河。
  他只顾笑,回答我:“随便准备了一些,孩子们过年还要带些回来。”
  事实上,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年,柯于河的准备并不像说的那样随便,他买了两条鱼,做了四五十斤米的糍粑,打了豆腐,部分豆腐还经过油炸,做成了豆果等豆制品。
  在聊天中,老人多次表现出对孙子、孙女们的想念。“特别是小孙子,还不到1岁。”老人说到这又笑了,他几乎每半个月都要去瑞昌看望小孙子一次,“等他们都回来了,家里就热闹了。”他说。
  做糍粑、打豆腐是坳上村准备年货的习俗,但也有部分坳上村人不这样做。
  柯昌茂家就是特例之一。柯昌茂一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妻子在福建泉州,大儿子一家在福建厦门,二儿子在广东东莞,而小女儿在浙江温州。每年节前,他们都会朝着一个方向出发;而节后,他们又会被隐秘的力量拉扯,向不同的方向迁徙。
  对他们来说,每年在家的时间累计不到一个月。今年,柯昌茂的女儿柯晓霞则通过网购为家中添置“年货”,她的年货清单也显得很丰富:洗衣机等电器、坚果等零食。
  “都是为过年在家准备的,电器是双11订购的,这两天才让送了过来。”柯晓霞说。
  一家人围在火炉前烤火,柯昌茂和妻子田金英也沉浸在团圆的氛围中。只是田金英呢喃了几句:“大儿子有好几年没回来了,希望来年可以一家人团聚。”
  
  苦
  邻里之争与父子之争
  
  我和柯美振在村庄里走动时,碰到了两位老人在争执。
  一位老人驮着背,一位老人腿脚不是很利索。两人互相指着对方鼻子,声音越喊越高。
  “你个老东西,你在说什么!”“你还想打我啵!”……
  争执中,两人都犟得脸红脖子粗,甚至还气得身子发抖。他们的老伴则各自站在自己家人的身后,试图帮腔。
  柯美振几步走到两人中间,将两人拦开。
  “别吵了,别吵了,为了多大点事呢,再过两年,想找人吵都难了。”他看到两人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就一人发了一根烟,劝说起来。
  在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弄明白了两人争执的原委。前不久,坳上村井下组通了自来水。这段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位老人频繁受到漏水的困扰,他指责是另一位老人“搞的鬼”。经过一番劝阻,两位老人情绪都平静了下来,各自回了家。
  柯美振说得没错,过两年,井下组的老人再想找人吵嘴都难了。
  村长柯金昌介绍,井下组原本有30多户,120余人。但近些年,多数村民都已搬出了村庄,在枫林镇或是江西瑞昌落户,留守在村中的仅数户。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村委会还专门修了这条路。”柯金昌指着正在施工的道路说,可居住的村民越来越少。
  这两天,坳上村受争执、纠纷所困的还有柯于林。74岁的他是村里的老贫困户,膝下无子嗣。早年,柯于林和妻子胡雪英领养了一个孩子,供他读书、成家。可这个养子却隔三差五地要和老人吵一次。
  前不久,柯于林响应村委会号召,同意将家门口的一个旱厕拆迁改造。得知这个消息后,柯于林的养子不高兴了,他指着老人的鼻子骂:“没经过我同意,瞎搞!”还差点和柯于林动了手。
  “村里也在考虑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计划2017年将他居住的房子改造一下。”柯金昌说。
  
  辣
  坚守与前行
  
  在农村,腊月二十六是一个好日子。
  这一天,坳上村村委会为76家贫困户进行了产业分红。
  这一天,结婚的队伍也显得格外多。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好几家张灯结彩办喜事的家庭。村长柯金昌也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你们三个有没有还没谈朋友的,我给你们介绍一个。”
  说完,柯金昌还看了一眼我们当中笑得较开心摄影记者汪泽栋。
  对坳上村人来说,如今的春节也面临着家人辛辣的观念冲突。
  柯美振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工厂经营不错,他曾经提过几次,要将妈妈接到广东。“她老说住不惯,不愿去常住。”柯美振告诉我,如今他们过年早已不在老宅了,会选择到枫林镇上哥哥或弟弟家。
  “农村住着也舒服,但在镇上过年要方便些。”他说,在井下组,如今还留在村庄里过年的人越来越少,多数会选择去枫林镇或是江西瑞昌。
  在坳上村竹塘组,我们走访时,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只剩下一只鹅、两条狗、五只鸡和两户人家。村庄中寒风习习,将一片竹林吹动得沙沙作响,鸡鸣和犬吠相互交织。
  55岁的村民柯细女说:“孩子们都在枫林镇买了房子,过两天我也要去镇上了。”
  村长柯金昌说:“这一组留守在村庄过年的只有3户。”
  在我看来,无论是离家过年还是坚持回家过年,实际上并没有哪种方式更正确。这恰恰都是村民生活在一天天变好的体现,从而构成了坳上村人如何过春节的完整场景。
  在返回黄石的途中,司机老张让我放一些比较“嗨”的音乐。我点开了播放器中马条演唱的《阳光中的向日葵》。
  在闭眼打盹时,我在想,我们在看到更多“候鸟返乡”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候鸟筑巢”;与其冷冷地打量乡村日渐落寞,不如实实在在地反哺与交融。
  那里有更大更暖更热闹的家、更远更广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556/
1
上一篇未来两月50余场招聘会密集“来袭”
下一篇 我市周边景区春节活动丰富多彩 赏花看灯泡温泉 过个快乐“鸡”祥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