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升文/摄
本报1月19日3版曾报道了题为《跨越百年的寻根之旅》的新闻。采访中,远在浙江的吴永圆言语之中充满着对祖辈故乡的牵挂和归乡探望的企盼。日前,他带着无限的思念踏上了归乡寻根的旅途。
圆满寻根梦实现在踏上故乡的那一刻
1月23日,对金湖街办八角垴村吴家畈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圆满的日子,因为他们远在浙江的“家人”踏上了故土,完成了祖辈们多年来的心愿。“一过完小年我就坐不住了,把人召集在一起商量,马上就回去看看。”吴永圆介绍,22日早上4点,原定下的20人就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千鹤村出发了,考虑到沿途的交通问题,一行人专门租下一辆小巴车,经过7个小时的车程,当天下午,吴永圆一行20人终于看到了牵挂多年的故乡。“那一刻,眼睛酸酸的,很感动,湾子里的人非常热情,就像对待回到了家乡的游子。”38岁的吴兴忠说,他们下车的时间就被村里的叔伯辈老人带到了祠堂,祭拜过后,就代表了以后有了根,有了故乡。
回忆对坐畅谈长长岁月里的老旧故事
吴兴忠介绍,前些年,自己的爷爷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找到这里。全家人都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碰到吴姓的朋友都会去询问,“多年前,我在乡下碰到一个提着篮子的人,篮子上面写着一个吴。我上前询问后,发现他的辈分和我们的辈分说法是一样的,这让我很激动。但是深入了解后,发现各自祠堂不一样,不是一个太祖。”说起寻根的一些故事,吴兴忠慢慢地回忆。
两方人坐到一起,当年的一些细节被慢慢还原。约126年前,当时的大冶被称作兴国州大冶县,而八角垴村吴家畈当时叫界牌庄吴家畈。那时的湾子很穷,但是这里的人掌握着代代相传的手艺,就是做陶器。出自这里的陶器在当时远近闻名,周边的村民家里需要哪些容器器具,都会来这里购买定制。为了讨生活,二十多岁的吴高智、吴高盛、吴高强三兄弟结伴前往浙江严州府做陶工,并逐渐在那里安顿下来。之后,三兄弟回到家乡,将自己的父亲长辈吴作荣、吴作松、吴作涯等人一起带到了浙江。
70岁的吴永坤介绍,“较开始,那边的人还经常写信回来。但因为战乱,慢慢的这边就没有回信,时间长了就断了联系。”同样的,从湾子带出去的唯一一本族谱也因为战乱而丢失,但家乡的谱序被继承下来,延续至今。“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我们取名字都是按这个顺序一辈辈排下来的。作字辈与高字辈出去的后人中,现在较年轻的已经是世字辈了,过了整整六代人。”70岁的吴兴利说。
欢聚浓浓的乡情融化在彼此举杯之间
1月23日上午,来自浙江的20人,在山上祭拜了太祖,并和全湾的村民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吴远汇称,“知道他们要来,湾子特意准备了40桌酒席,全湾人一起吃团圆饭,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首次。”在酒席的门口,一副对联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愿亲人终点变起点再上台阶,祝族人跨步换跃步高歌猛进”。饭后,所有人在一起拍了张全家福,吴永圆说,“以后一定常回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会让这份情谊断掉。”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那种凝聚在亲人之间纯粹的乡情让记者感触良久。就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就算是枝叶散发到天涯海角,但根永远都在那个较开始的地方。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无论过了多长时间,这一脉相承的,是永不改变的放在心头记忆里较长久的牵挂。
时间隔不断的亲情
本报记者冯升文/摄 本报1月19日3版曾报道了题为《跨越百年的寻根之旅》的新闻。采访中,远在浙江的吴永圆言语之中充满着对祖辈故乡的牵挂和归乡探望的企盼。日前,他带着无限的思念踏上了归乡寻根的旅途。 圆满寻根梦实现在踏上故乡的那一刻 1月23日,对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