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据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近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经公布的20余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涉及大气环境治理的相关表述。去年初各地提出的防治目标是否实现?实现今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不少地方扭转恶化趋势
2016年地方两会上,10余个省份明确提出降低PM2.5浓度、削减污染物排放以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一年过去,部分省市亮出了治理成果。
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一年中,一些省市超额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北京市2016年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下降目标为5%左右。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数据表明,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3微克,同比下降9.9%。
在部分地区,2013年“大气十条”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去年得到提前落实。北京去年PM2.5年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2013年以来累计降幅27.4%,提前一年实现下降20的阶段性目标。
一些省市虽未制定具体目标,但在去年基本达到治理预期。
也有省份在报告中直陈问题。山西省明确指出,阳泉等八市未完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年度任务。
记者梳理各地报告发现,各省市为了实现治理目标,纷纷打出改造关停燃煤锅炉、治理城乡散煤、压减煤炭消费和焦炭产能等组合拳。一些地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斩断雾霾来源。
多地提今年治霾“小目标”
记者梳理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些地方列出今年PM2.5年均浓度降幅目标。北京市提出,2017年PM2.5年均浓度目标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左右,为此北京将投入182.2亿元。吉林省提出,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
一些省市虽未在报告中提出明确治理目标,但从报告中的表述来看,治霾力度同样很大。天津提出,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00家,PM2.5年均浓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河南省提出,要全面完成国家空气质量改善终期考核目标任务,确保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两年一些地方列出了年度目标,但达到降幅目标的难度不小。以北京为例,秋冬季节雾霾频发、月度表现不稳定对防治目标实现带来了严峻考验。
实现阶段性目标需做哪些努力
一些地方的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强力治霾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根本性改善、离百姓呼吸洁净空气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努力,逐步解决霾患。
——应进行精细化治理。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应建立季度空气质量目标考核机制,依据精细化考核的结果,建立市级党委政府对区级党委政府的约谈问责机制,让治霾措施治标又治本。
——合力治霾,多层次联动。“进入冬季,京津冀55左右的污染源来自供暖的散煤,如果京津冀不能联动,某一地取得的治霾成效就会很快被蚕食或覆盖。”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
——强化执法监督。北京市提出,2017年将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着力解决“较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专家认为,目前治理大气污染急需在各项措施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执法监督。
实现治霾“小目标”还差哪几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据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近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经公布的20余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涉及大气环境治理的相关表述。去年初各地提出的防治目标是否实现?实现今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不少地方扭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