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记者 石教灯/文 记者 石勇/摄) 一座不缺水的城市,却面临着水的危机。 258处湖泊,唯独王英水库是二类水质。 多地争饮王英水库水背后,折射饮水资源的稀缺与保护的紧迫性。 壮大旅游业?还是保护水源地?这并不是一场此消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记者 石教灯/文 记者 石勇/摄)

  一座不缺水的城市,却面临着水的危机。
  258处湖泊,唯独王英水库是二类水质。
  多地争饮王英水库水背后,折射饮水资源的稀缺与保护的紧迫性。
  壮大旅游业?还是保护水源地?这并不是一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破解饮用水源保护困局,黄石在行动。
  
  “再往后,就不能喝了”


  在前不久召开的黄石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湖北师范大学生科院生物科学系主任陈亮公布的一组数据,再度引发人们对水的关注。
  截止2015年,全市共有湖泊258处。主要典型湖泊有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朱婆湖等,再加上大中小型水库266座,水资源总量达42.43亿立方米。但真正能作为饮用水源的,已所剩无几。
  以总磷为评价标准,网湖2016年夏秋季水质均为劣V类,水质堪忧。
  从重金属污染看,大冶湖、磁湖、网湖、朱婆湖、保安湖和花湖表层成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其中镉处于重到严重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六个湖泊中,大冶湖、朱婆湖、保安湖和网湖处于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花马湖和磁湖处于较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汞含量处在中度潜在风险。分析原因应该是历史上采矿积累重金属所致,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已没有构成实际污染,但是仍具潜在风险。
  情况稍好的是长江、富河、王英水库。但环保部门指出,这三处水源的现状同样堪忧。
  “黄石饮用水源地有两处,一处是长江,一处是富河。两处水源地的水质均在三类以上。王英水库总体为二类水质,局部三类,水质呈中营养化。”在2016年7月份的市政协月度协商会议上,市环保局局长徐崇斌说,“再往后,就是四类水质,不能喝了。”
  
  争饮“仙水”背后
  保护水资源迫在眉捷
  
  2013年起,咸宁市、大冶市相继启动王英水库引水工程。
  咸宁市将这一工程列为一项“突出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工程”。
  大冶市欲将此作为解决城市“缺水”的一把钥匙。
  一夜间,沉寂已久的“王英水库”忽然成为热点——此前数年,它一直以“仙岛湖“的名字进入公众视野。
  此后三年,建设者携十余亿资金开进王英水库,用管道将这池清水引至各自的家园。
  2016年7月11日,咸宁市咸安区居民率先喝上王英水库的水。
  2017年元月21日,当王英水库穿过蜿蜒几十公里的管道,流进大冶市殷祖镇水厂时,人们发出由衷的欢笑。
  但对于致力于水环境保护的管理部门而言,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水污染成为一道全国性难题的今天,王英水库亦无法独善其身。多地争饮王英水库水的背后,折射的是饮用水资源的稀缺与保护的紧迫性。
  市政协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王英水库面临四大环境问题,其中居民生活污染居首。
  库区周边人口达6万多人,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500吨、氨氮300吨。当地虽然建有污水处理厂,但没有铺设管网,污水处理设备成了摆设。长期以来,居民生活污水、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库区。
  犹为致命的是,水库管理涉及黄石市阳新县、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咸黄两市尚未划定统一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两地在管理保护上各行其是。水库上游所在的咸宁市水域污染严重,库区周边四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四家小型养殖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限,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王英水库被作为一般性湖泊进行保护,没有建立专门的水质监测系统,环境监管水平和能力严重不足。“若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很难迅速发现。“王英水库管理局局长王文凯直言。
  目前,王英水库已成咸宁市、阳新县、大冶市饮用水源地,黄石应急水源地,远期供水规模60万吨/天,涉及230万人的饮水问题。
  
  保护与开发
  并非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博弈


  2016年夏,保护王英水库的行动,在黄石咸宁两地展开。
  咸宁市政府同意联合黄石市政府,将王英水库申报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形成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机制。
  黄石市政协将此列为月度协商议题,积极向市委市政献计献策。
  “保护好这一池清水,是我们留给子孙较好的礼物。“市政协副主席黄曲波说。
  较新消息显示,国家水利部目前已将王英水库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省政府已就王英水库功能区域调整问题开展研究论证,一系列保护工作正在展开。
  根据计划,成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后,凡是对库区环境、水质、景观有影响的工业项目一律禁止进入;设计洪水位以下的1260户5154名居民和27家单位,全部迁移;正在运营的120条以油力为主的旅游船,面临整治。
  同时,库内旅游开发活动,将受到较严格的控制。
  对于高度依赖旅游产业的王英镇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大考验。
  “一些谈好的项目,结果都吹了。为什么,人家到上面一问,得知你们正在申报饮用水源保护地,马上知难而退。“王英镇一名招商干部告诉东楚晚报记者。
  与此同时,该镇也在积极思变。
  “保护水源地与旅游开发并非是一场零和博弈。”该镇副镇长赵前锋表示,仙岛湖(王英水库)过去倡导“游山玩水”,现在改成“游山观水”。
  从“玩”到“观”,看似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该镇正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引爆点。如,申报国家级户外房车营地,发展生态运动休闲产业等。“守住一库清水,方能泽被后代。相信仙岛湖未来会更美好。”赵前锋说。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扫码观看航拍视频

#p#分页标题#e#

 
  “王英水库引水工程”的背后
  
  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拔地而起
  
  2014年,大冶市委研究决定,实施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建设规模为30万吨/日的新水厂。
  位于殷祖镇洪口村的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拔地而起——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殷祖水厂,这里三年前还是大冶造纸厂的废厂房。
  大冶市水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邱清波介绍,殷祖水厂内,有两条供水主管道,其中一条为备用管道。“当一条管道出现故障,另一条备用管道可马上启用。”
  另外,该引水工程的输水管道更加环保。全程的输水管道内衬上均涂有一层保护膜——环氧树脂,这将使管道在使用中更加环保、干净。“这些新材料,让管道成本提高了10—30%,但是更加安全。”邱清波说。
  在殷祖镇七冲村的自来水加压泵房内,邱清波对着4台加压机器向东楚晚报记者介绍,“就是这个东西,将水推送到大冶的千家万户。”4台大泵,设计容量可达到每小时1.2万吨的提水、出水能力。
  在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殷祖水厂,东楚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七冲村的自来水加压泵房加压输送来的王英水库水,进入该厂的沉淀池,进行全面沉淀。
  “这是道工序。”邱清波说。
  沉淀后的水进入过滤池,过滤池底部铺设有海沙,通过海沙把水内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进行净化等程序,较后成为可饮用的自来水。
  王英水库的水从殷祖水厂出来后,流过40.8公里,到达大冶金湖街办,进入大冶城区。
  “这座水厂对于我省的县级市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一流水厂。”邱清波说,水厂设备先进,技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得到各界支持
  
  “大冶王英水库饮水工程殷祖水厂提前完工,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冶市殷祖镇党委委员肖昌文说,王英水库引水工程的水厂设在该镇洪口村,主要原因是该村地势较高,符合建设水厂的各项条件。再者,该厂址原为大冶造纸厂的废厂房,不用占用农田和耕地。
  选定厂址后,该镇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建好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殷祖水厂,大家再不用喝地表水,王英水库的水更加健康。
  “向当地村民一宣传后,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肖昌文说,有一位村民的宅基地在规划的新建水厂内,他主动退了出来。
  肖昌文介绍,有了村民的支持,拆迁和征地工作进展得非常快,这为大冶人提前喝上王英水库的水打下了基础。
  大冶王英水库引水工程从正式开工建设到通水成功,历时一年多。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引水工程奉献的人。
  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在调研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中,多次表达了感恩之情。他说,工程建设期间,湖北省、黄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劲牌公司的大力支持,阳新县以及黄石市沿线乡镇、施工单位的通力合作,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克难攻坚让群众提前喝上水
  
  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施工中,也遇到一些施工难题。
  在王英水库大坝附近,需要掘进一条引水隧道,长250米,直径3米。目前已经掘进了240米。东楚晚报记者在隧道内看到,一名工人正手持喷枪将拌好的水泥喷向涵洞墙壁。
  大冶市水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邱清波说,“前段时间汛情严峻,影响了施工进度。”他们在坝内修建一个围堰,拦水修建涵洞。目前水库水位较高,围堰被水淹没了,施工队伍从坝外一端掘进。打通后,仙岛湖的湖水将从这里流出,途经三溪镇,沿管道流到大冶市殷祖镇。
  原本两年的工期压缩为一年,而且只能在枯水季节施工,为此施工人员经常加班加点。预计今年4月份可以全线贯通。
  邱清波介绍,大冶地区复杂的丘陵山体,也成为引水管道延伸的拦路虎。主管网道要穿越武圣寺山,而该山下面都是石英石,非常坚硬,导致钻头两三天坏一个。“为了不耽误通水日期,项目施工方暂时搁置原方案,搭建一段一千余米的临时管道,绕过山体,首先确保21日完成通水任务。通水后,开始使用进口钻头,继续征服武圣寺山。”
  
  一期日供水量可达二十万吨
  
  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建设总规模为30万吨/天(含黄石应急备用水源10万吨/日),一期建设规模20万吨/日,二期增加10万吨/日。
  邱清波介绍,20万吨/日能满足大冶用水的需求,且还有多余。不过,随着大冶的快速发展,用水量会越来越大。
  如今,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已通水,大冶市民掏的水费是不是要上涨?
  邱清波回答,从王英水库取水、生产自来水的成本,比从黄石城区引进自来水的成本要低一些。因此,请市民放心,价格不会上涨。

保护“一池仙水” 咸宁黄石两地在行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367/
1
上一篇全是喝酒惹的祸
下一篇 加大违法车辆惩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