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陈海明:纸上烙画一骑绝尘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江城子 古代有洛阳纸贵,而今黄石有纸烙画贵。 陈海明先生历经三十年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在传统木板烙画的基础上,借鉴中国绘画的笔墨技法,运用火机与烙铁的温度直接在纸上作画,通过对速度与温度的精准把握,让火与纸巧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江城子
  古代有洛阳纸贵,而今黄石有“纸烙画贵”。
  陈海明先生历经三十年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在传统木板烙画的基础上,借鉴中国绘画的笔墨技法,运用火机与烙铁的温度直接在纸上作画,通过对速度与温度的精准把握,让火与纸巧妙结合,将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演绎出纸质烙画的神奇,堪称一绝。
  认识陈海明先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88年,年仅25岁的陈海明举办了个个人烙画艺术作品展,其作品使黄石美术界耳目一新,引起轰动。
  陈海明从小酷爱画画,极富美术天赋。早在1982年,一次偶然的事件敲开了陈海明探索烙画艺术的大门。在一次修理收音机的时候,手中的电烙铁不小心把桌子烫出了一个烙痕,这个有着明暗深浅的烙痕使他灵感涌动,于是开始尝试在木板上烙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起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其内容多为装饰性的图案。
  为了摆脱传统烙画的工艺性和匠气,陈海明苦心研究,反复试验,大胆尝试,采用大功率电烙铁、氧焊枪、打火机等多种工具,直接在木板上创作烙画作品:或写意、或工笔、或山水、或人物,达到了不用笔墨纸砚就能具有浓淡晕染的中国画效果,烙画出了一幅幅让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称为“黄石烙画艺术人”的陈海明被《艺术人生》《大地之子》《中华群英谱》等报道;其作品编入《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中国丹青画卷》《中国书画作品收藏宝典》等辞书。
  艺术需要灵感,更需要创新。
  2010年的夏天,同是学美术专业的女儿,不慎将一杯浓茶泼在了洁白的画纸上。女儿用手一抹,抹出来几道浓淡不一的茶色印痕——似流水,更像山峦。站在一旁的陈海明怔住了:这茶色的印痕多像自己从前在三角板上做的烙画呀!能不能用火在纸上尝试做火烙画呢?于是,艺术的灵感和冲动,让他又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
  纸是易燃品,挨火就着。要想在纸上烙画,难度极大,失败率高。陈海明不信邪,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在纸上用火作画的技巧。尤其是火枪的运用,更加丰富了烙画艺术的表现语言,烘托、渲染出了传统中国画的水墨效果,使烙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达到极致。
  2015年9月,陈海明作为黄石文化艺术代表团成员,应邀出访新西兰,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陈海明的现场烙画表演,引起了观者的惊讶,纷纷赞叹纸上烙画的神奇,当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纳尔逊市市长蕾秋·丽丝,总领事金智健、文化领事徐志杰等收藏了烙画作品。纳尔逊市文联主席海伍德先生对纸上烙画赞不绝口:“陈海明先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流动着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符号,他的烙画艺术,展现了中国文明历史和东方文化的神奇,他那基于传统的创新,是伟大艺术的精神所在。”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天赋且又勤奋的人,陈海明又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画山、画水、画花鸟、画动物,仿马远、仿范宽、仿徐悲鸿、仿李苦禅……艺术需要创新,陈海明创造出的纸上烙画艺术,成为新型绘画艺术中的一匹黑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7358/
1
上一篇灶神年画上的小年
下一篇 年画,春节文化“活化石”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