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短信传稿感动着我的写作人生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通讯员 张永胜)2009年我开始从事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时,心里有些不自信,因为我场报道工作当时不景气也缺乏人气。我立即就想起《黄石日报》驻阳新县的记者梁坚义,我们虽联系不多,我当时与他电话联系时,他耐心地听着我道出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通讯员 张永胜)2009年我开始从事农场的新闻报道工作时,心里有些不自信,因为我场报道工作当时不景气也缺乏人气。我立即就想起《黄石日报》驻阳新县的记者梁坚义,我们虽联系不多,我当时与他电话联系时,他耐心地听着我道出心中的不安,并鼓励我好好干,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算弹丸之地也有写作素材。我是一次送稿到原《阳新报》时,邂逅在该报值班的梁记者,稿子由他收下并由他编发,我们自此相识。
  进入数字时代后,网络发展蒸蒸日上。我也面临着挑战,为了提高新闻稿件时效,新闻单位已告别接收邮寄纸质稿件的年代。在没有电脑的窘境下,每当有新闻作品脱稿,我就如热窝上的蚂蚁为投稿犯难。急中生智,我向梁记者如实托出自己的烦恼,说明我是以签约方式在农场从事新闻工作,一没办公场地,二没电脑。我于是向他提出请求——日后短稿就以手机短信方式传给他,长稿再想办法请人打字用电脑传递。
  收到我的请求后,梁记者当时并未歧视我的拮据,还表示理解。此后的两年多,我很多篇稿件都是通过短信传给他的。我深知这样会无形加重梁记者的工作量,但他从无半点不耐烦,对我的短信传稿照样重视。短信传稿不仅解了我没电脑之忧,在此期间,我得到了他无私传授写作技巧,很多稿件被顺利地采用了。
  就在2011年9月份左右,梁记者调至大冶,我依然将一篇稿件用短信传给他。感人的是,他及时回信说自己已调离阳新,较终,我找到农场领导的电脑传稿。其实在2010年年底,我已懂得操作电脑传稿了,但同样苦于手头无电脑,偶尔逮到机关某科室电脑有空,就坐上去用用。而短信传稿给梁记者一直延续至他调离阳新。2015年,堂弟送了一台电脑给我,我不再为电邮稿件犯难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6739/
1
上一篇《丁酉年》生肖特种邮票
下一篇 一把老算盘拨动的回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