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姚莉)
在遥远的古代,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尤其到了冬季,古人们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手机上网,自然是孤闷寂寞。然古人们的玩法别出心裁,硬是把萧瑟严冬过得有滋有味、生机盎然。
画梅迎春。在古代,有《九九消寒图》一说。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提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意思是说古人们画梅花一枝,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每天染红一瓣,待全部染完之后就过了整整八十一日,不知不觉间已是冬尽春来、花开草萌之时了。古人通过这种有趣的冬天日历,一边画着梅花,一边数着日子,慢慢迎来了冰雪消融、绿满枝头的春天。
描字盼春。除了日染红梅之外,还有一种小学生的画法,就是把“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写下来。再用白纸蒙上,把它们影写成空心字。这九个字按照当时繁体字的笔画,每个字均为九笔。同样是自冬至开始,每天描画一笔。描完九个字之后,正好是严冬过去,春暖花开了。
冬夜围炉对饮。白居易有首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区区几句,将古人冬夜与友人围炉对酒的场景烘托出来了。新酿的米酒泛着微绿,小巧的红泥炉正冒着红艳艳的火苗。窗外天寒地冻,即将迎来一场大雪。挚友相对,情深殷殷。多么富有生活情调,充满温馨,溢满温情!
与佳客月下赏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无聊的冬夜,恰有佳客来访,不妨以茶代酒,饮至半酣。偶然间抬头,清冷月光照在窗边,几株梅花在月下悄然绽放。与佳客同来屋外,赏月、观花,兴味盎然,朦胧中顿时增添了几许浪漫和诗意。孤寂的冬夜因为佳客访临和盛开的梅花,从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境和味道。
案头植水仙慰冬日寂寥。古人喜欢水仙花者极多。他们不仅种植水仙,还留下了许多吟咏水仙的佳句。水仙花与其他花不同,格外地清高孤洁。它只需一盂清水,便可停驻在厅堂案几之上,纤尘不染,馨香宜人。“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峨眉簪一枝。”想来古人也与我们一样,喜欢在百花隐退的寒冬供养一株水仙,芬芳一室,给沉闷、清寒的冬日增加一抹明丽的碧绿和生机吧!
冬天尽管难捱,但热爱生活、注重生活情趣的古人们熬出了冬趣,同样将漫长、苦冷的冬天过得五彩缤纷、意兴悠然。
旧时的冬趣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姚莉) 在遥远的古代,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尤其到了冬季,古人们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手机上网,自然是孤闷寂寞。然古人们的玩法别出心裁,硬是把萧瑟严冬过得有滋有味、生机盎然。 画梅迎春。在古代,有《九九消寒图》一说。明代刘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