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曾丽妮)一块黑乎乎的小石头,在小朋友心中却有着神秘的力量,竟然能吸住铁,还能吸什么呢?2015年,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的《磁铁能吸什么》精品科普课程,送教到阳新三溪镇中心幼儿园,深受农村幼儿园师生的欢迎。这是过去几年里,城区学校送科普下乡的一个缩影。
科普教育深入校园
近几年来各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学科竞赛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学校广播台、黑板报、科普展板等形式,积极开展“读书节”活动,如中山小学、有色小学、老虎头小学等很多学校,积极建设校园图书馆、图书角,通过大量投放《昆虫记》《细胞生命的礼赞》《自私的基因》《从一到无穷大》等科普读物。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教育局每年还组织召开校园科技文化节。如黄石一中、黄石二中、黄石七中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着力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为提高广大中小学科普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市教育局联合科技馆,选派专家培训学校科技辅导员。近几年,共培训学校科技辅导员近千名。2016年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员培训班于4月7日成功举行,全市93所学校的10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开展科普讲座。根据市科技馆的安排,2016年“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黄石行”专题科普讲座活动,分别在城区、大冶、阳新16所学校如期举行,有5000名学生聆听了“航空母舰的秘密”“机器人上战场”“知识就是健康”“空中机器人——无人机”4个专题的精彩科普报告。
公民科学素质逐年提升
统计显示,黄石地区公民科学素质逐年提升。
2012年,黄石参加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为3.4%。2013年,经市统计局抽样调查,黄石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率为4.58%。2015年,大冶市科协、阳新县科协荣获2015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这是“十二五”期间黄石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广泛地向群众宣传科普,市科技馆常设展厅投入使用,并免费开放,每年参观人数达14万人次。全市科普活动站达到443个,科普活动站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科普宣传栏329个,总长度达到1.3万米,科普志愿者926人。黄石市科协、大冶市科协已配备科普大篷车,西塞山区科协、铁山区科协已配备科普宣传车。
同时,黄石还启动了新一轮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创建1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3个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命名3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全国示范社区5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19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59个,省级科普示范企业11个、市级科普示范企业43个等。
“2020年,我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民整体科学素质有大幅度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12。”在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情况报告中,黄石提出这个目标。
青少年和基层劳动者是未来重点
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下雪,降雨量是怎么测出来的?是如何能够测算出风的?对此,市气象局有兼职科普人员40余人,每年不定期组织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建成的气象科普室场地面积约60平方米,以沙盘模型、墙画、展板、气象仪器实物等方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报预测、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等知识,为黄石民众了解、熟知气象库科普知识提供崭新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下一步,黄石将加快大冶市、阳新县科技馆新馆建设,完善各城区科普活动中心,开展“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等基层科普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专业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
未来五年,全市科普工作将针对青少年和基层劳动者,精准推进科学素质行动。深入推进校内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特色平台为载体,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活动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将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食品安全、卫生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帮助农村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未来五年,科普深入青少年和基层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曾丽妮)一块黑乎乎的小石头,在小朋友心中却有着神秘的力量,竟然能吸住铁,还能吸什么呢?2015年,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的《磁铁能吸什么》精品科普课程,送教到阳新三溪镇中心幼儿园,深受农村幼儿园师生的欢迎。这是过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