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在黄石港区覆盆山社区的办公楼墙上,挂着一幅书画,苍劲有力的字体,透过纸张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看到者无不称好。
书写这幅作品的是居住在覆盆山社区的72岁老人王运银。自从退休后,他一直前行在书画学习的路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十分乐于把快乐和美好与人分享。
退休后与书画结缘
12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供电公司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这里便是王运银日常书写作画的地方。方桌上,放着他常用的报纸、笔墨,还有未完成的作品,角落里也铺上了厚厚的一叠书画作品。
“只要有时间,我就在报纸上练练手。每天都要写,一天不写就手痒。”王运银告诉记者,他与书画结缘,是从2001年开始的。
那时,王运银提早从单位退休。除了打篮球和乒乓球之外,他也想静下心来学点东西。由于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大家便建议他加入单位老年书画协会。
不会的也没关系,他可以从头学起。“都说人老了就没用了,但我觉得只要敢于学习,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于是,他报名了老年大学的书画班。
王运银对记者说:“书画是一个修心养性的工具,有益人的身心健康。”为提高书画水平,王运银每天至少用3个小时来练习,对于他来说,每天坚持写字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享受。他主攻草书,兼顾行书、楷书,山水、花鸟画也是他十分喜爱的。他时刻都在用心揣摩,怎样运笔才能更好地展示书画的风格。
书画让他修身养性
在练习书画的过程中,王运银发现,它不但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首先就要诵读国学经典和古诗词,“以前哪会去翻看这些名著啊,现在平日里没事就去看,遇到不懂的字还会翻翻字典。”
电视里的成语大赛,或汉字听写大会,都是王运银喜欢看的节目。“好多汉字别人都写不出来,但我一下子就能写出来,这都是平常练字练出来的。”不仅是汉字,连古诗词也难不倒王运银。只听到上一句,他马上就能答出下一句,俨然成为大家眼中的“活字典”。
每次练字或作画,都是王运银内心较平静的时候,能抛开一切的杂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曾经为了创作出一幅长2米的山水画,王运银整整画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从书画中悟出平静欢愉之道,也把这种精神寄予书画中。
不知不觉中,王运银的书画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获得的奖项也多了起来。老年大学学员书画摄影作品集和供电职工书画摄影作品集中,都收录了他的书画作品。
王运银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出版一本作品集,将多年来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收录其中。“前两年曾经有过这个计划,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便搁置了。”他表示,终有一天他会实现这个心愿的。
乐于分享书画带来的快乐
王运银由此成为覆盆山社区的书画名人,很多人慕名而来。2006年暑假前夕,附近的不少家长找到王运银:“能不能教教我家孩子写毛笔字啊?”王运银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他琢磨着,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都没空管孩子,那不如他来办个书法培训班,既能让孩子们学点东西,又替家长们减轻了负担。
于是,一个书法培训班诞生了。王运银不仅分文不收,连笔墨、纸张和字帖,全部都免费提供。这些孩子,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像模像样地写出一幅作品。有的还把自己写的字装裱起来,挂在家里,很有成就感,家长们也十分感激王运银。
“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看到他们有进步,我也蛮有成就感的。”虽然因身体原因,王运银的培训班只办了三期,但一直被大家所称赞。
王运银十分热衷参加公益活动。无论是社区举办文艺活动,还是到军烈属家里慰问,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一定会参加。去年春节前夕,天气特别冷,但王运银站在寒风中,坚持写了一上午,将几十幅新春对联送给社区居民们。
王运银说,他希望把书画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分享给大家。“人家都说老有所乐,我这就是一种老年生活的乐趣。朋友们喜欢我作画,就是对我较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