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陈晓频
晚清时期,我的高祖吸食鸦片,费了好大劲终于戒掉了。他请一位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制作了两块匾挂在堂屋的墙上,作为家训警示自己、教育子女。上书:承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
就在那一年,我的曾祖父进了私塾,学业成绩现已无人知晓,大力士的美名却流传至今。冬季闲来无事,年轻人聚集在禾场里比力气,有一个项目是让躺着的石磙竖起来,仅用一只手者胜。年轻人一个接一个败下阵,轮到我曾祖父了,他蹲下身子,屁股一拱,石磙立马竖起来。
曾祖父节衣缩食送我祖父上私塾,甚至一度请先生到家坐馆课子,并做了一件在村里惊世骇俗的事——让我姑奶奶读书。姑奶奶学业无成,曾自嘲道:男儿读书闯天下,女子读书守灶台。祖父读到二十岁,好歹写得一笔好字。我见过他的书法,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整体布局非常严谨。从墨迹推测,祖父为人刻板有余,灵活不足。
祖父严格遵从家训,耕种之余做点小买卖,挣点小钱送我大伯二伯读私塾。有一次,祖父到保安街卖柴,被日本鬼子抓去扎了一针,回家治疗一个多月。不久,伪保长到家里派款,祖父实在拿不出钱。伪保长冲冠一怒,将祖父捆起来,推推搡搡往保安送。全家人如泰山压顶,惊恐万分。幸而路上偶遇我大伯的先生。先生怒喝:金耀先生是读书人,捆起来成何体统?伪保长闻言一惊,居然释放了我祖父。年底,祖父为我大伯缴学费四块大洋。大伯每年学费一块大洋,收成好的年头,也只给两块大洋。
日寇的迫害及其走狗的淫威,促使古板的祖父思想有了变通,他终于领悟到读私塾好无用。抗战胜利后,祖父送我大伯去金牛读初中。终因家境贫困,一年半后辍学。解放初,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冶金部中南局在大冶县招考,大伯父一举考中。祖父备受鼓舞,让其余的子女都去上学。小姑于1972年进入大冶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走上教坛,极有可能是我家史上首位没有终生“守灶台”的女性。
那两块匾额挂在堂屋长达百年,1983年拆老屋建新房后不再上墙,但是我的父辈并没忘记它。我和二弟中专毕业后,好长一段时间不思进取。大伯父对我们提起家训,说我家几代人如何勤劳俭朴,多么艰难的日子都能熬下去;虽然一个个读书都不行,但读书的风气一定要保持下去。我幡然醒悟,积七年之功自学完两个专业的本科课程;二弟比我出色,他考上了名校研究生。
如今,写有家训的两块匾额不复存在,但是恪守百年家训、遵从优良传统而形成的家风渐成气候。夜阑人静之时温故百年家族史,家训固然泽润了我家几代人,但家运更与国运紧密相连。高祖险些因鸦片败家害子,祖父险遭灭顶之灾,父辈因中华民族新生而获得人生发展的机会。我想,全家不再以耕种为业,家训也得与时俱进。三思之后,我刷新家训:爱我中华,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