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黎
小康水平一方面表现在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另一方面还表现在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才能适应市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需求。
运用“互联网+”发展思路,发展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和冶商总会,构建区域商贸格局与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格局……近几年,我市现代服务产业强势崛起。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内贸流通迸发新活力
2014年4月,本土冶商平价斥资220万元,对师范店进行了全面翻新;9月,投资1300万元的冶商平价超市成功进驻雨润国际广场,实现了本土超市的提档升级,与武商、中百等大型超市形成了有序竞争格局。同时,新开业的铜锣湾商业街、火车站临时市场与雨润中央商场、新街中心商业区并驾齐驱,消费市场层次分明、秩序井然。
在餐饮服务业,联合市餐饮协会召开了全市餐饮企业座谈会,对全市餐饮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餐饮服务业发展新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餐饮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大众化发展,打造大冶餐饮品牌。
农贸市场建设,既是群教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需求。我市始终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惠民工程。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启动了《大冶市城乡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把农贸市场规划纳入其核心内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便民生鲜超市。
而随着大冶城市进程的发展,城市商业品味不断提升。城区国贸新天地基本建成,将吸引一批高端消费品牌入市,是继雨润中央商场后又一个大型日用消费品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品位。
同时,内贸流通区位布局进一步优化,城西北总部经济SOHO中心和欧蓓莎、联润和美吉特三大建材市场的加快建设,与以新街、黄狮海为中心的老城区商业中心,以新冶大道雨润中央商场、铜锣湾商业街片区为中心的新城区商业中心鼎足而立,拉开了市区商贸流通体系总体框架,全市商贸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经济转型持续深入 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是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过去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商产业发展,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助力经济转型。在传统商贸产业升级、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先后引进大型电商企业进驻大冶建设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亿赞普华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居无忧华中总部等一批电商项目,引导鑫东生态农业、盛丰生态农业等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和冶商平价、吉华公司等本土零售龙头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创建示范试点。
2015年5月19日,我市组织有关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博会暨中国(武汉)国际电子商务展,展会期间共有8家电商企业(机构)参加了2015中国长江经济带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通过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举办培训会3次,培训机关、乡镇、村干部、企业家及农村创业青年共计300余人次,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
同时,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总部经济中心已投入使用,为研究院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落户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挂牌运营,为有关机构、企业、会员、合格自然人投资者的矿产品进行现货交易、批发、零售等,并为其提供电子交易平台以及信息、咨询、培训等相关服务和矿产品资源、材料及衍生品开发。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通过横向整合大冶有色金属和产品交易,构建大冶有色金属和矿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湖北中部有色金属和矿产品交易业的总部基地,服务大冶经济。目前,已引进交易会员单位68家,注册交易企业达到755家,日均交易额近2.48亿元,为做大做强线上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已经建成的铜都人才公寓一期106套已交付使用,对来我市工作的各类高科技人才提供免费入住。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体化格局不断完善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只有城乡面貌得到根本改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市商务部门的工作部署,抢抓国家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将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供销社投资1200万元,已新建(改造)11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40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湖北盛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利用微信平台构建,按照“互联网+农业基地”模式,设置分拣中心、配送仓库,在黄石、大冶城区设立23个直营配送点和2个直营店。大冶农业龙头企业——刘仁八龙凤集团,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模式,网销“黑五类”(黑玉米、黑土豆、黑花生、黑豆、黑芝麻)及本市特色农特产品,单日订单达1000单以上。划拨5000平米作为电商产业园,与黄石理工学院共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实训)基地。
目前全市电信和移动宽带用户达12.8万户,2015年新增2.1万户,增长19.6%;网络村级覆盖率100%。2015年启动“光网城市改造工程”和“宽带大冶工程”,将农村ADSL用户改为100M光纤宽带,预计年内全面完成改造工程。届时百兆光纤网络村级覆盖率100%,移动4G信号村级覆盖率100%。
在物流配送方面,我市已建成市级运营服务中心1个,市级配送服务中心1个,12个镇级服务站,新建(改造)村级服务点167个,提供网络代购、快递代收代邮、代收代缴水电费、电话费等综合服务,村级覆盖率50.6%。邮政公司新建(改造)“邮掌柜”系统379户,其中农村324户,城关55户,村级覆盖率87.3%;社会快递公司宅急送、顺丰、中通、韵达等10余家企业服务网点均已延伸至镇级,基本配送服务到村级;快递企业日均派件量达20000单以上。
通过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汽车下乡工程”,我市将在实现村村、镇镇有小商品店、农资农家店,广大农民购物“方便、实惠、无假冒伪劣商品”的目标,实现商贸流通业多元结构。
目前,大冶经济正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城乡统筹全面加快,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大冶”战略目标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