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第一、第一

转型跨越的荆门,思变求新;科学发展的荆门,聚势腾飞。 全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重大项目遍地开花,传统工业高端提升,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快转促调的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全市创新驱动、服务先行的实践有声有色,产学研结出硕果,自主创

  转型跨越的荆门,思变求新;科学发展的荆门,聚势腾飞。

  全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重大项目遍地开花,传统工业高端提升,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快“转”促“调”的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全市创新驱动、服务先行的实践有声有色,产学研结出硕果,自主创新高端突破,产业转型大戏缤纷上演。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连续9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七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763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820亿元,同比增长12%。

  荆门工业经济高高挺起发展的“脊梁”,成为全市转型战场的前沿阵地。

  机制创新,以的精神做好的工作

  市经信委主任宁官松介绍,结构不优,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市传统产业占比过重,新兴产业发展先天不足,起步缓慢,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进程艰难。

  当前,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如何找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课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不断营造大气场,以的精神做好工业的工作。

  市委全会专题研究工业发展,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召开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动员大会,1100家规模企业全部参加;每月召开工业招商引资汇报会,市“四大家”领导逐个汇报包联企业和项目服务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每季度召开项目建设观摩会,面对面谈体会,找差距,层层传导压力和导向;开展“六比六看”工业竞赛,每天反馈一次用电数据,每周发布一期工业动态,每月开展一次督办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联席会议,实行半年晒单,年终结账。

downLoad-20161206090256_副本

图为京山轻机股份公司总装车间 (黄小明 摄)

  通过政策引领,动员全市上下谋产业、抓工业、帮企业,不断凝聚正能量,提升工业发展的信心指数。

  为此,我市相继出台了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30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0条及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市财政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6支产业子基金,融资规模达50亿元。

  此外,积极创新工业运行调度的体制机制,树立新理念,以改革促发展。

  在经信委内部推行大科室制改革,成立七大产业办公室和大运行办。探索开展工业园区与所在乡镇(街道)园办一体化改革,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与掇刀区、荆门航空产业园与漳河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荆门高新区与掇刀区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推广公共服务平台进园区的建设模式,京山县整合资源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

  服务创新,以的精力做好的工作

  市领导靠前指挥、项目秘书跟踪协调、驻点秘书脱产服务,建立项目协调责任链条,打通项目建设高速通道。

  为确保工业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市推行领导包联制,建立市领导联系县(市、区)、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开公示,全市33名市领导包联100家骨干企业和68个重点建设项目。

  短短一年,共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解决580多个重点问题。

  坚持开展“进百企、解难题”活动,由市县两级“四大家”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重点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面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

  今年,共有33名市领导深入93家重点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38个。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深入荆门石化、格林美、凯龙、楚大机电等19家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

  同时,推行常态帮扶制。结合省“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活动,启动了荆门市“千名干部进千企,创优服务促发展”活动,组建1100多个工作组进驻全市所有规模企业,将活动主题由稳增长定位于促发展,活动时间由三个月调整为常年开展。

  活动开展两个月来,已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1565个,其中用工850人,用地540亩,融资8.3亿元。

  合作创新,以的智慧做好的工作

  要提升服务实效,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特别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对接金融机构、产业基金和资本市场,组织了9次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活动,召开了11场政银企对接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了“助保贷、政银通宝、政银助力贷、过桥贷”等产品,为235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22.3亿元,为52家企业发放过桥贷6.5亿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开展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培训13场次,凯龙化工在主板上市,新增26家企业在“四板”挂牌,荆门高新区成功发行全省首单公司债,宝源木业、众和纺织、康沁制药等26家企业与长江证券、日信证券、武汉天逸金融、冠群投资等公司对接。成立了5家政府出资或控股的担保公司,市财政每年补充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县(市、区)不低于2000万元,向工业企业收取的年担保费率由2.5%降为1.5%。全市19家担保机构在保企业918户,在保责任余额43.2亿。

downLoad-20161206090248_副本

图为位于钟祥市的湖北上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许中华 摄)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当前,我市企业创新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指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新常态,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全面提高我市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引导创新发展上,我市出台加快磷化、建材、食品、机械四大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意见,实施百家企业技改示范工程,以“互联网+”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化解过剩产能与兼并重组相结合,26家磷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攀大靠强。钟厦水泥与葛洲坝水泥重组全面完成,金鹰能源、广源食品、恒生源电子等14家企业与兴发集团、人福医药、广东华鑫茂等并购重组工作正加快推进。针对企业技术难题,与武大、华科、武汉理工、湖北经济学院等38所高校及科研院共建校企合作平台,签订市校合作协议44份,聘请科技顾问46人,开展“院士专家荆门行”活动,问诊技术难题160多个,培训技术人才850多人。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建材、电力等地产品供需对接会8场次,达成销售协议3.5亿元。推出电力业扩报装“一证受理”精简模式,用电申请答复时间从15天缩短到5天,大工业报装容量同比增长24%。

#p#分页标题#e#

  在推动政策落地上,市经信委协调落实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4.9亿元。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30条意见和双创30条出台以来,累计兑付奖励扶持资金5.2亿元。根据政策及时调整涉企收费清单,对供电、供气、供水等垄断行业实行明码标价收费,对电力部门“预收电费”较高的问题进行纠正,清退151家企业预付电费1091万元。确定100家企业负担监测点,建立企业负担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办检查、定期通报、责任追究机制,每季度对企业负担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对违规收费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律先免职再处理。(记者 姚桂林 周小丹 通讯员 姚崇斌 赵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5500/
1
上一篇我市建立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机制
下一篇 市教育局强力推进履职尽责管理“三个全覆盖”工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