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黄石父子山站的比赛
2016年黄石乒乓球俱乐部联赛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胡波/文 石勇/摄)黄石是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市。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小康”,建设体育强市,是推进黄石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目标的重要内容。
在打造“运动之都”的道路上,黄石人正加快着自己的步伐。
登山健身 引领群众体育新风尚
11月30日清晨,黄荆山大草甸还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前来登山的市民已经开始穿行于登山步道之间。
“山里的空气真好!”走在登山步道上,市民王天琪发出了感叹。虽然不是周末,但是他仍旧在早晨5点起床,一个人背着登山装备上了山。
这3年,王天琪的工作应酬多了起来,腰围也开始蹭蹭往上涨。“人长胖后,感觉精神状态特别不好,经常没走几步就开始喘气。”半年前的一天早晨,王天琪的一个朋友组织了一次黄荆山大草甸爬山活动,把他也从被窝里拉了出来。
“刚开始登上的时候觉得费劲,汗水从额头上不停往下淌,可是爬了三四次山后,感觉人工作时特别精神。”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到黄荆山大草甸登2小时的山也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在登山的同时,王天琪会一边大口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一边拿出手机,将山中的美景收入镜头里。
近年来,登山健身成为了市民的新时尚。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设也呼应了登山健身运动的兴起。据市体育局群体科副科长胡育松介绍,早在2015年,市体育局开始牵头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体规划为435.7公里,分为铁山、大众山、黄荆山、龙角山、父子山五大区域,市体育局负责指导、协调、督办,各县(市)区负责实施。西塞山区、下陆区以创建黄荆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目标,按照《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以杨武山、廖家岩和板岩、月亮山、白塔岩等四个山群为中心打造黄荆山健身步道主干线,分步逐年推进。
如今,黄石刮起了一股全民健身风,推进群众体育不断发展。据市体育局统计,全市运动场地数量4678个,总场地面积31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拥有开发区父子山、铁山熊家境两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市级体育社团41个、各类体育俱乐部29个,乡村体协等社会体育组织也在不断壮大。全市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4800人,占总人口的1.8‰;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各体育协会每年开展的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200项次。
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冠军摇篮
有了群众体育作根基,黄石势必成为培养冠军的摇篮。
2016年8月10日凌晨4时,在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黄石姑娘刘蕙瑕和搭档陈若琳凭借稳定的发挥,以354.00分获得金牌。这是全黄石获得的第二枚奥运金牌和第三个奥运冠军(前为程菲、李珊珊在北京奥运上的女子体操团体冠军)。
据初步统计,2011年以来,黄石市共向湖北省各项目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3.5人,居全省前三,已有15人次进入国家队集训,形成了较厚实的人才储备。黄石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9项次,亚洲冠军6项次,全国冠军28项次。在2013年全国十二届运动会上,参加全运会的黄石籍队员有45人,其中22人进入全运会决赛,共获得3金4银1铜、163分,成绩名列全省榜首。省政府因此授予黄石市“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人才输送贡献奖”。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健全,让黄石体育拥有了“输血”功能。市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现有1个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乒乓、排球2个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单项基地,体操、武术、射击、田径4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及中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拥有大冶、阳新、下陆3所少儿体校及4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1个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以及多个社会力量训练基地,常年保持1000人系统业余训练。
除此之外,每年我市会举办田径、篮球、游泳、射击等10项以上的中小学生比赛,并积极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年度竞赛,为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让市民运动更简单
在打造“运动之都”的过程中,黄石让市民参加运动的步骤变得更简单了,而且让运动成本更加低廉。
“兄弟,晚上有没有时间,我们再赛一场!”11月30日下午,市民刘强拿起手机,与朋友们相约晚上打一场羽毛球比赛。通话结束后,他打开了手机上的一款名为“去运动”的APP。只要轻轻一按,刘强便订好了免费的羽毛球场地。
这是黄石体育馆搭建的线上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深度整合场馆资源,以补贴的形式,推动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或低价开放。目前,黄石已有万余人次享受了免费健身服务。
五年来,黄石体育产业逐渐兴起,基本形成了以场馆经济、赛事经济、体育彩票、户外健身休闲为主的产业体系。在场馆经济上,黄石体育场馆常年低收费或免费向市民开放,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每年接待健身市民60万人次;在赛事经济上,黄石是省内除武汉外,举办国内国际赛事较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黄石举办和承办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累计达百余项次。其中,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2015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6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十二五”期间,黄石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到7.2亿元;国家登山步道开放以来,更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户外健身休闲业前景广阔。
抓住承办省运会契机 打造新名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三五”黄石市体育工作目标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黄石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小康”,建设体育强市,是推进黄石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目标的重要内容。
根据目标制定的工作措施,黄石将充分利用优越的山水资源条件,积极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依凭磁湖、大冶湖、东方山、黄荆山、小雷山、七峰山等自然条件,建设以体育公园、健身广场、绿道、户外营地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围绕东方山、父子山、黄荆山、大众山、龙角山积极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景区+营地、赛事+户外健身项目+营地、乡镇休闲+营地等模式的全民健身汽车露营地。
黄石将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市级及各县(市、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重点加快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冶湖水上竞速基地、莲花湖中华龙舟基地、磁湖水上运动中心的建设,完善国乒基地等国家级运动项目基地的建设。同时,推动社区(乡镇)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加强体育协会建设工作及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培育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品牌。
“黄石成功获得了2018年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承办权,为城市发展赢得了历史性机遇。届时将有7大类别、62大项赛事在黄石开展。”黄石体育局局长吴大洪表示,体育产业有望成为黄石转型发展的“引爆点”。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社会力量,来发展黄石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助推黄石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使得“运动之都”成为黄石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