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刷新城市生态“颜值”

编者按 11月中旬,市第六次党代会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圆满召开。大会指出,今后五年,突出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的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在全省县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再翻一番、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第二

编者按
11月中旬,市第六次党代会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圆满召开。大会指出,今后五年,突出“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的“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在全省县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再翻一番、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第二方阵“三大目标”;加快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
蓝图已绘就。我们必须保持昂扬斗志、树立必胜信念、拿出过硬举措,按照既定的总目标、进度表、路线图,切实做到“六个坚持、六个着力”。为此,本报特推出《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要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既提‘颜值’又提‘气质’,把大冶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家园、文明有序的和谐城市”,体现了大冶坚持生态优先的决心,更是城市环境的美好憧憬。
深入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绿满铜都”行动;全面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大冶正向着既定目标不断接近。

构建五大森林生态体系   实现市域绿色全覆盖

2014年,围绕“绿满荆楚”战略,市委、市政府决定推进“绿满铜都”行动,创建森林城市,用三年时间实现市域绿色全覆盖,切实加快生态富民,建成生态强市。
据了解,目前大冶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脆弱,对森林和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山体植被破坏,河床淤塞,沙(石)漠化严重,林业生态建设与我市在全省的发展排头兵地位很不相称。在这一背景下,加速推进大冶市2015—2017年“绿满铜都”行动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突出“一源二线三屏四切入点”布局重点,构建五大森林生态体系。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1.12万亩且造林面积逐年增长,从2011年的0.94万亩增长至2015年的4.43万亩。并以“三万”活动为载体,大力助推村庄和通道绿化。各部门单位先后到“三万”驻点村组织开展植树活动,各乡镇主要行政村、重点景区、主要公路干线通道绿化率达到80%以上,全市所有等级公路均进行了补植补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未来五年,全市林业将围绕“一心二肾三屏四带五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面积增加1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林木绿化率超过35%,城区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市通道、水系绿化率达到90%以上,境内实现绿色全覆盖,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0万立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1‰以下,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60%,林业科技服务贡献率达到40%,建成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市和湖北省森林城市。

加大环保基础建设   稳步推进“五水共治”

今年9月,随着机器阵阵轰鸣,130多公里长的管线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大冶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正式开工。大冶各个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将在该工程投入运营后,不再排到大冶湖及其它湖域。
该工程设计近期日处理工业废水3.25万吨、远期日处理工业废水6.25万吨。计划投资7.3734亿元,采取PPP模式运作,建设期36个月,即预计2019年9月竣工后投入运营。在该工程投入运营后,大冶各个工业园区原本排到大冶湖、保安湖等湖域的工业废水,将按一级A的排放标准,排入长江。
“五水共治”,治污水是龙头核心。为了将“五水共治”落细落实,大冶坚持高位规划,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累计投入涉水治理资金1.5亿元。与此同时,大冶还建立健全了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制度。采取“一厂一档”“逐点逐源排查”“日查夜巡”的方式,加大了对该市608家污染源企业的排查力度,专项整治了6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其中,实施工程治理42家,停产整治12家,关闭6家。此外,大冶还实行了项目入园预审机制,明确提出要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实行绿色招商。去年以来,大冶共拒批大型招商引资涉水项目7个,总投资额36.7亿元。
为了稳步推进“五水共治”攻坚战,大冶建立了详细的“五水共治”工作考核机制,列入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责任清单,运用“铁手腕”、执行“铁纪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大冶还将继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联合执法机制,保持对“涉水”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对环境污染事件“零容忍”。

落实绿色矿山创建   推广使用新能源

2014年,大冶市政府次将“无边三化”生态修复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计划2014年绿色矿山创建面达80%,达标率10%以上。
为此,市国土部门对大冶167家矿山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落实了121家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任务,其中创建国家级7家,创建黄石级69家,要求2014年达标15家,创建大冶级39家,要求2014年达标13家。
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关停露天矿山38家,煤矿7家,完成整治任务矿山20余家。全市矿山企业已从2011年末的166家减少至目前的121家。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整治“五小”企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严格按照“十个一律,六个到位”的要求,取缔小洗矿、小选厂、小选金、小冶炼、小化工等“五小”企业971家次。被取缔关闭“五小”企业资产总额累计9.7亿元,减少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利税近3亿元,安排转移从业人员近20000人。
针对污染源头企业推进减排工程及推广清洁能源,其中尖峰水泥脱硝工程于2013年完工,成为全省首“脱”,华新水泥、新冶特钢等企业,也在近几年内相继完成脱硫脱硝工程。在新能源推广上,2015年,全市共淘汰燃煤小锅炉31台,17家铝型材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陈贵、灵乡、还地桥等重点乡镇工业园均全面使用天然气。“十二五”期间,四项污染物全面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在全省保持先进位置,连年荣获全省县市环保定量考核先进单位。

空气质量逐年提升  城市“颜值”日新月异

去年,我市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二氧化硫6267.48吨(38.11 %)、氮氧化物1198.24吨(11.08 %)、化学需氧量1514.34吨(13.03 %)、氨氮150.11吨(10.04%),在全省80个市县区参与的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位列全省名。
经过努力,大冶市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数据显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300天到2015年的331天。今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了159天,占上半年天数的95.21%。重点流域、重点港渠水环境质量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至三类之间。
过去的几年,大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的决策始终坚守着“生态红线”,一系列生态转型目标一一得以实现,一座工业城市完成了一次生态革命。
今后五年,我市将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总抓手,深入推进“治水、治山、治土、治气”专项整治,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施“五水共治”,力争到2019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排江管网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生产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持续推进“绿满铜都”行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土地复垦,力争“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全面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加强对企业粉尘、城市扬尘、餐饮业油烟废气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力争“十三五”末空气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91%以上,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让大冶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5361/
1
上一篇大冶石雕大师做客“非遗大讲堂”
下一篇 市农业局 开展财务人员培训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