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三十楼。有一天下电梯时,听见隔壁有开门说话的声音,连忙按住开门键等。自从看了某篇文章说,电梯每上下一层楼需要耗电5度,我就有了心结,凡上下电梯,总希望能遇到同行的,若一个人坐电梯上三十楼,总有些负罪感。
我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探头,见一个男人在取鞋套,原来是个修理工。他终于进了电梯,看到我,高高兴兴地说,耶,正合适。我心下郁闷,怎么是正合适?明明我等了你这么久。看来又遇到一个不会说谢谢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时常遇到不会说谢谢的人,比如进出自动关合的玻璃门时,看到一个年轻母亲推个婴儿车,连忙拉住门让她先过。她过去了,看都不看我一眼,只对着孩子说,带你下来耍好麻烦哦。坐飞机时,旁边有一带孩子的妇女没有纸巾,询问我,我就从包里拿出来递给她,她也是连笑都不朝我笑一下,只顾皱着眉头训斥保姆:出来怎么纸巾都不带?
我把这类人,归结为不会说谢谢的人。我在心里替他们开脱:他们其实是感激你的,只是不善表达。但有一天我明白了,不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是他们觉得没必要表达,你该那么做。因为,他们没把你当外人。或者说,他们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人情味儿是多么温暖的生活。现在,随着住房状态的改变,这样的亲密无间正在消失,可是那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性情,依然在延续。
比如聊天的时候,对方时不时地拍一下你的肩膀,甚至拍一下你的大腿,让你躲闪不及;又比如在商场试衣服,旁边忽然会有素不相识的女人给你参谋说,穿这件不如刚才那件好看,这件显胖;再比如住街边上的人家,随便就摆饭桌在人行道上,让往来的人参观他们的菜肴;更不要说酒桌上了,才见面的人只要两杯酒下肚就称兄道弟掏心掏肺。
倘若分寸得当,不太出格,也还是可以接受的。遗憾的是往往出格。而且还有更让人遗憾的两点:,近乎起来,一点儿距离没有,让人不舒服,但生疏起来,见面连个“你好”都懒得说;第二,“不见外”“不把自己当外人”,往往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少体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
比如遇到路人发生困难时,多数人会想,关我什么事,我又不认识他?如果这个时候能不把自己当外人就好了,能在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主动说一句:需要我帮助吗?像那首老歌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网友 陈丽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