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刘会刚)动议时间之长,论证过程之艰,百姓关注之高,黄石还从来没有一条路,像沿江大道这样,牵动着上至主政者下至普通百姓的神经。从1989年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至今,整整27年,这条沿江大道也被黄石人民热议了27年。
幸运的是,这条“黄金岸线”姗姗来迟,毕竟来了。它的开建,不仅是一条路的胜利,更标志着一座大城新格局、转型新气势的孕育与形成。
每个人都有格局。格局大小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是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同理,每座城市也有格局,其大小亦决定一座城市能走多远。
客观地说,黄石先天的格局不大。因厂建市,因港而兴,城区狭长,道路布局不尽合理。加之后天掣肘,多重因素叠加,致城市发展格局不平衡。
幸好,在上世纪50年代,决策者开建了一条“无比宽阔”的黄石大道,全长13.5公里,路基宽12-30米,路面宽7-20米,从黄石港到石灰窑,一举打破了黄石发展的瓶颈,拉开了黄石环磁湖时代的发展新格局。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至今仍承载着城区主动脉的大道,建成后竟遭到一些人质疑,说什么“黄石这么小的城市,修那么宽的马路?”这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树林。
以史为鉴。今天正在开建的黄石沿江大道,其争议情景与当年的黄石大道何其相似!也许,对于今天的黄石发展而言,沿江大道与当年的黄石大道一样,“交通功能发挥有限”“与黄石大道相隔太近”……众说纷坛。
当我们站在某个时间节点,比如2049,回望历史,当黄石市域经济一体化产城高度融合;当黄石成功转型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当黄石新港崛起成为一座联通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新城;当长江中游地区实现全面崛起,成为连接国际国内,贯穿中国东中西、南北方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一条集生态、景观、交通于一体的沿江大道,必将成为黄石另一条“大道”,如同今天的黄石大道,虽走过风风雨雨几十年,仍在见证着黄石复兴图强的荣光与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沿江大道,是一条通往大城的绿色大道,也是一条黄石转型的必由之路。
大城之局 转型之势 写在黄石沿江大道开建之时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刘会刚)动议时间之长,论证过程之艰,百姓关注之高,黄石还从来没有一条路,像沿江大道这样,牵动着上至主政者下至普通百姓的神经。从1989年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至今,整整27年,这条沿江大道也被黄石人民热议了27年。 幸运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