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缓解便秘 不能依赖“灌肠+开塞露”(2)

讲座结束后,主讲嘉宾郅敏被众多读者团团围

  纠错:

  长期依赖开塞露

  难形成正确排便习惯

  对于开塞露,便秘患者是又爱又怕。“天天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否会增加大肠癌风险?”经常有病人这样问。还有位阿婆表示,自己每天早上都要用温水灌肠,“每次灌肠250~300毫升,要灌到第3次才能排便,甚至要用手指探入肛门抠大便。”

  郅敏表示,开塞露帮助排便不会诱发大肠癌的风险,但是反复依赖开塞露会导致肛门肌肉不协调运动,甚至是异常收缩或痉挛,并在心理上造成依赖,对培养正确的排便习惯不利。使用开塞露,还会容易损伤局部肠黏膜及肛管,有可能造成其出现出血、糜烂和穿孔。现场那位阿婆的经历,在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长期灌肠不仅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因为灌肠管造成肠黏膜擦伤。”郅敏指出,因为人的肠壁很薄,如果擦伤,不仅可能出血、穿孔等,还可能导致细菌的异位。便秘一定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的治疗才有效,天天灌肠不可取。

  任东林指出,便秘患者千万不能用手指探入肛门抠大便,这样不仅损伤肛门和直肠,严重的还会造成直肠膨出等继发病变。

  小贴士:

  便秘分型

  要做哪些检查?

  一些相应的检查包括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X线或排粪造影MR等可以帮助医生正确的分型。

  同时,还要进行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便秘,如肠道肿瘤、慢性肾病、糖尿病等,便秘也常与硬皮病、甲状腺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脊髓损伤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镇静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钙剂、铁剂也与便秘有关。有报警症状的需要进行大便常规加潜血检查以及肠镜检查等。

  治疗:

  九成便秘患者可使用药物

  “临床上,生活习惯调整加药物治疗,可使九成便秘患者病情有效缓解,需手术的仅一成左右。”郅敏提醒说,如果通过生活习惯调整还未明显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用药物治疗。

  郅敏介绍,对于慢传输型便秘一般使用促动力药物,如临床广泛使用的普芦卡必利,可使73%的慢性便秘患者获益。同时也可使用其他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但不推荐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或一些中草药制剂(如肠润茶),这些刺激性泻药如长期使用,可致黏膜色素沉淀,导致结肠黑变病。

  据介绍,常见的轻泻剂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容积性泻剂(膨松剂):如小麦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这类药有亲水性,能吸收小肠腔内液体,增大粪便量,促进排便,但有腹胀、肠胀气等副作用;

  2.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等,这类药因渗透作用使水进入肠腔,也增加粪便量,但服用后可能出现胀气、恶心、腹痛;

  3.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大黄、芦荟、酚酞等,这类药能改变肠道黏膜的电解质转运,增加小肠运动与肠液分泌,促进肠蠕动,但可能出现腹痛及大肠黑变;

  4.粪便软化剂:主要是矿物油,这类药可使水与粪便混合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但可存在抑制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副作用。

  此外,临床使用较多的还有以下几种:1.润滑剂:石蜡油、食用油等;2.促动力剂:莫沙比利、普芦卡必利等;3.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与益生元等;4.局部治疗:开塞露、灌肠、栓剂等;5.中药治疗;6.调节胃肠道动力和感觉的药物等。

  顽固性便秘

  必要时需动刀

  存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病人还可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其原理是将排便过程中直肠及肛门括约肌的压力或放电信号以视觉或听觉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帮患者学习正确的排便动作,教会他们在直肠推进时肛门括约肌放松,以助逐渐纠正患者排便时盆底肌不协调的收缩。通常每个疗程10次,每次约30分钟,通常进行2~3个疗程;对于混合型,则需要上述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任东林表示,对于顽固性便秘患者,特别是在合并器质性病变时,若药物、理疗均不能解决问题,在结合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51/
1
上一篇专家提醒:久待空调房多喝温开水
下一篇 北京五项措施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