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 慢性病和癌症成健康杀手

近日,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报告表明,从1990年~2013年,中国人健康问题主要发生了五大变化: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女性从70.2岁延长到80岁;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成为最主要死因;中国居民慢性

  近日,较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报告表明,从1990年~2013年,中国人健康问题主要发生了五大变化: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女性从70.2岁延长到80岁;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成为较主要死因;中国居民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另外,国人死于肺炎的人数减少56%,死于疟疾人数减少88%。专家表示,吸烟、过量饮酒、“三高”饮食、运动少、久坐、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2/3的慢性病;而60%的癌症和70%的癌症死亡均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其次,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知道定期体检并懂得利用体检数据的人太少;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土地污染等环境污染也给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新春伊始,本刊特邀相关专家,为您全方位打造羊年健康生活指南。

  - 宫也

  近日,世界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美国一份较新疾病研究报告,他们在对1990年~2013年全球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后指出,20多年间,中国人健康问题主要发生了五大变化。

  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慢性病攀升、癌症高发威胁居民健康

  这项名为《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的报告,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他们将1990年~2013年全球各地240种死因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健康问题主要发生了五大变化,具体包括: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岁延长到73.5岁,女性从70.2岁延长到80岁;中国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中风成为较主要死因;中国居民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另外,国人死于肺炎的人数减少56%,死于疟疾人数减少88%。

  面对此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指出,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与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全民医保体系提供良好就医保障等因素息息相关,且婴儿死亡率下降也起着重要作用。而从中风成为我国老人首要死因,慢性肾病、老年痴呆症和肺癌致死率翻倍增加,可以看出慢性病攀升、癌症高发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2/3慢性病,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

  究其原因,曾强表示,吸烟、过量饮酒、“三高”饮食(高油、高盐、高糖)、运动少、久坐、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这些不良因素导致了2/3的慢性病。

  其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较低。“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结果”显示,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知道定期体检并懂得利用体检数据的人太少。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亿,而60%的癌症和70%的癌症死亡均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

  第四,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土地污染等都给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20年中国人健康变化引人反思,警醒人们亟需转变健康观念

  曾强指出,这个数据研究很有意义,20多年来国人健康问题的变化值得我们去反思,同时也急需我们转变健康观念。

  1.发展经济不能破坏环境和健康。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表明,我国2.8亿居民饮水不安全、1.4亿居民的居住地环境受到污染。比如高发的肺癌就与空气污染关系密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和健康。

  2.别把预期寿命等同于健康寿命。虽然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但不能过于乐观,因为预期寿命只代表生命的长短,并不意味着活得健康。国人应更加关注延长健康寿命,即保持身体健康、无疾病缠身、不靠药物维持生命。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少了10年左右。

  3.从“病后治疗”转为“病前预防”。成倍增长的慢性病致死率,反映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较差,治未病观念尚未普及,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如今很多农村地区也高发“富贵病”,但很多人对健康知识一无所知,出现疾病症状尚且浑然不知,更别提主动预防了。

  4.要重视体检,揪出“沉默的杀手”。包括慢性肾病在内的很多慢性病,表现得非常隐匿,疾病初期多数患者没明显症状,常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典型的症状,往往病情较重,难以挽回。每年定期体检利于揪出“沉默的杀手”,是减少疾病致死率较管用的方式。

  5.药物滥用应杜绝。近年来,国人药物消费越来越多,正确使用药物可治病救人,但如滥用便会毒害身体,尤其是肾脏。北京一项针对17家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显示,近1/3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源于药物原因,且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另外,中药滥用也是一大问题,长期自行乱服中药调理,很不可取。

  支招,健康生活应从日常点滴做起

  针对国人健康变化,多位,从生活点滴教您防病之道。

  1.好习惯延长健康寿命。曾强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利于延年益寿:一日三餐应规律,并保证食物多样化,少在外就餐;保证良好睡眠和愉悦心情;戒烟限酒;选择适合的运动并长期坚持;定期体检。

  2.及时发现中风信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指出,远离中风较关键的是预防,除保证健康生活方式外,还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肥胖者尽早减重,保持情绪平稳。老人一旦出现脸部、肢体麻痹或无力,说不清楚话、流口水、行走困难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3.不给肾脏添负担。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指出,预防肾病应坚持低盐、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

  4.拒绝烟草防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李峻岭表示,要想远离肺癌,要拒绝烟草和二手烟;使用环保装修材料,避免室内污染;天气好时常开窗通风,空气质量不佳时出门较好戴口罩;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抽油烟机,保持厨房良好通风。

  5.常动脑防痴呆。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表示,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阿尔茨海默症,预防建议是老人多用左手吃饭、刷牙、梳头等,培养动脑的兴趣爱好;二是血管性痴呆,由脑供血不足导致,控制好血管病变是关键。

  相关链接

  羊年健康七步走,全年身心都无恙

  新春伊始,很多人都希望在羊年里,有好运、有事业、有财气,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如何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相随?羊年不妨记住这些健康建议,让你全年健康无忧。

  科学饮食:少吃一两口,奶豆天天有

  想要一年不生病,首先就要吃得好。广州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林国桢介绍,一个好的生活方式,较切实可行的就是从饮食做起。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要记住下面4点:

  1.少吃一两口,多动十五分。如果能坚持每天少吃一两口,或坚持每天多活动十五分钟,90%的人都能保持能量摄入与支出的平衡,有效控制体重增长。

  2.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每天粮食七八两,同时建议每天少吃8~9克油脂,这样能减少约80千卡的能量摄入,从而达到阻止90%的正常体重的人发展成超重。

  3.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多吃蔬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蔬菜每天的食用数量应保证有八两,提倡多吃豆类和奶类。

#p#分页标题#e#

  4.按时就餐,三餐不少。现在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肠胃疾病,按时吃饭这个朴素的道理,往往做不到。新的一年,一定要保证自己三餐按时进餐,早餐在七八点解决,午饭在11-13点,晚饭在18-20点。

  戒烟限酒:烟别抽酒限量

  1.马上戒烟。科学表明,戒烟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戒烟的技巧包括:戒烟从现在开始,下决心,定计划;丢弃所有烟草、烟灰缸、火柴、打火机;烟瘾来时,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尽量不用零食代替烟草以免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用餐后食用水果或散步来代替饭后一支烟的习惯;把要戒烟的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取得他们的鼓励、支持和配合;为自己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打球等;必要时寻求戒烟门诊帮助,使用戒烟药物要有医生指导。

  2.白酒不过一两。长期过量饮酒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男性每次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换算成酒量大致为:葡萄酒<100至150ml(相当于2至3两),或啤酒<250至500ml(半斤至1斤),或白酒<25至50ml(半两至1两)。女性减半。

  坚持运动:每天中低强度运动30分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经常参加消耗体力的活动,发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机会减少二至三成。

  一般上班族一天能走3000步左右,除此之外,每天还必须再运动30分钟到1小时才达到身体活动的指标。每周5~7天,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比如每天走4000步以上。

  每年体检:不同人群要有所侧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付君主任建议,30岁之后应该每一年做一次体检,50岁以后应该每半年做一次体检。同时体检项目要“量体裁衣”。

  1.三餐不规律、经常在外就餐的人,需要关注代谢方面的检查。抽血查血糖、血脂、尿酸,以及碳十三呼气试验,还建议增加幽门螺杆菌检查。

  2.经常喝酒应酬的人,需要关注肝脏病变。做好肝脏B超、酒精基因检测,评估酒精耐受度。还建议增加心脏彩超和腰臀比例检查。

  3.有吸烟嗜好的人,需要检查筛查肺癌和鼻咽癌。做胸部拍片检查、抽血查肺癌肿瘤标志物,痰细胞学检查。

  4.经常在电脑前工作、久坐的人,可选择性增加颈椎间盘CT、腰椎间盘CT检查。

  控制体重:腰围别超过90CM

  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专家姚朱华教授说,控制体重是保持心脑血管健康,预防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环节。

  中国成人BMI的判定标准:BMI18.5~<24.0kg/m2为正常,24.0~<28.0kg/m2为超重,≥28.0kg/m2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2(m2)

  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上半身或腹部称为“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苹果型或内脏脂肪型肥胖。腹部脂肪聚集越多,发生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越高。

  成年男性腰围>90cm,或腰臀比>0.90;成年女性腰围>85cm,或腰臀比>0.85,为中心性肥胖。

  一旦需要减肥,必须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0.5至1.0kg比较合适,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的5%至10%为宜。

  按时睡眠:晚上12点前必须睡

  美国抗癌协会的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较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郭兮恒同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较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不过都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调试心理:

  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病或虚弱。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真正的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健康,还需要精神上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甚至于道德健康。

  看事应该一分为二,待人应该责人宽、责己严,需知先有我为人人,方有人人为我,心理就容易平衡。心理健康还能促进情绪健康,凡事积极进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情绪就好。做事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是精神健康的表现。 (明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351/
1
上一篇报告称我国成年人近四成失眠 周末补觉有助健康
下一篇 日本研究:吃薯片等于吸尾气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