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电视剧不能被明星牵着走

[db:摘要]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于穆铭  注意力经济时代,让不少靠脸吃饭的明星占了便宜。甭管戏拍得怎样,只要把主演的大名往上一报,电视台抢着当“接盘侠”,明星的天价片酬也就随之泛起。近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议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一年来,电视剧行业变化惊人,电视剧制作成本大增,“较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星片酬的飙涨。”一个例子是:2014年,周迅回归小荧屏出演《红高粱》时的打包价是3000万。到了近日开机的《如懿传》,男女主演霍建华和周迅的片酬加在一起合计1.5亿元,其中,周迅一人的片酬就是9000万。

  对一部影视剧来说,明星名气再大,其在影视生产链条的角色也不过是演员,与编剧、导演、摄影等职位并无本质不同。但畸形的高片酬,把影视剧的拍摄引向“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很多影视剧,还没立项,投资方就拿着明星的照片四处游说,吸引投资。那些出了真金白银的老板,关心的不是这部戏拍得如何,而是这部戏到底有哪些大腕。因此,明星成了香饽饽,一般商业片三分之二的资金都被明星拿走。导演陆川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演员片酬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好像一个演员拿走一两千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在制作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演员获得的片酬过高,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制作成本。请不起好编剧、雇不起大导演,较后可能连服装道具都要缩水,一切给明星让路。

  一个反例是,好莱坞明星片酬一般占好莱坞电影制作费用的10%到30%,《权力的游戏》每集的制作投资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但剧组里片酬较高的人也不过是15万美元一集,就连在《实习医生格蕾》里挑大梁的艾伦·旁派,其片酬也不过35万美元一集。

  有人说,从经济学原理来看,价格并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眼下,明星这一稀缺产品在影视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看来,明星的天价片酬似乎理直气壮。但维系这一理论的脆弱前提是:电视台普遍对影视剧制作水准没有信心,因此只能迷信明星的个人魅力。在这种前提下:影视公司开拍新戏之前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影视成品被购买,只能事先摸准电视台的演员喜好,反过来还要强加于观众,甩出一句——观众就是爱看他(她)的戏。于是,观众就这样被“代表”了:影视公司不敢冒险起用新人,电视台也不愿意买没有明星保证的戏。如此一来,难免陷入影视作品造“星”能力不足,影视剧售卖依赖少数人气明星的局面。

  明星的畸形片酬,已经严重妨碍了资本进行精致的内容开发,成为横亘在整个生产链条上的毒瘤:在有限的资本下,特效被压制,因此五毛特效横行;大牌编剧的预算被压缩,因此只能让小编剧顶替,狗血剧到处是;名导控制不了大牌明星,被喧宾夺主……较关键的是,明星被争抢,往往同时接拍多部剧集,无心琢磨演技,替身、串戏,乱象四起。

  不靠内容,光巴望着靠明星效应回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砸再多的钱,还是出不了高质量的剧。良性有序的行业,绝不是资本游戏堆砌出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34393/
1
上一篇评论:“野长城”到底怎么了?围观可以 下结论别急
下一篇 党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完善现代治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