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小目标"定下就好 别联想太多

[db:摘要]

  每个人的“小目标”确定起来需要智力,也即是否符合自身的现实情况,不好高骛远;“小目标”实现起来,则就需要体力或者毅力了,光做梦不行,还得奋斗不是?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国民公公”火了,“小目标”体一度刷屏。在上周五播出的《鲁豫有约》中,王健林回答关于年轻人想做首富的想法时说,“想做首富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较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他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能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呢……”

  首富的彪悍话语透着豪迈也透着任性,但却令很多人惊得不要不要的,纷纷称哭晕在厕所。而在此之后,各种真假难辨的“先定一个小目标”版本随即涌现。比如,比尔·盖茨几秒存钱买车版本,某作家先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更多的则是各类微信公号蹭热度的“比如写一篇百万+的爆款文章”了。而比较接地气的也有,比如,“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先在北京四环内买一套房”,当然,还有虽接地气但明显对自己下手过狠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一个月内减肥几十斤的”,减肥都成割肉了。很好,这很网络体,分分钟展示了网民们的揶揄或自嘲,感动了自己,娱乐了他人。

  很少有人会对“小目标”体当真的,就如人们理解王健林说这番话的语境并不是炫富一样。然而,有人却认真了,还写了篇神文教王健林“先定个小目标学会好好说话”。文章说,每次在中国的语境中动用“精英”二字,我都很犹豫。像中国有没有“中产”、有没有“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个天问。这些西方舶来的词语,放在一半是高楼大厦、一半是前现代社会的中国,就显得很突兀。作者在感叹王健林说话没有格调的同时,还把马云拖出来批判了一番:王健林或马云能不能归纳到“精英”这个范畴?从资产规模、社会影响力和掌握的社会资源而言,那是绝对超过了,全世界能白手起家达到这种水平的“精英”也屈指可数;但要说是精英,他们在价值观、独立人格、现代意识上,又付诸阙如。

  格调啦,价值观啦,独立人格啦,文章话语方式很“精英”,作者一副“痛心疾首悲天悯人”状。然而,这都哪跟哪啊,正如前文所说,王健林说此话的语境并没给人炫富的感觉,他只是告诫年轻人实现大目标,先定个小目标,而一个亿对他来说,确实算是个小目标。何况除了这段话,王健林还在节目中表达了很多观点。比如,他说:“我现在不是追求财富,我是追求一种境界,追求一种情怀。”难怪有人讽刺该文的作者散发着一股陈腐的酸气,“没觉得王健林炫富,倒是你在炫道德优越感!”其实啊,称中国的一些富豪没有社会担当甚至为富不仁,或许并不全是无端指责,但仅仅依据王健林的“小目标”之说,就劈头盖脸地上纲上线,却是搞错了靶子。

  而在如何理解“小目标”上,新华社的评论就说得很好: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脚踏实地、自信果敢的人,才能为自己赢得光明的未来、为国家注入进步的动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凭时代之好风,用个人之睿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个大时代,理当有“大豪迈”。而每个人的“小目标”确定起来需要智力,也即是否符合自身的现实情况,不好高骛远;“小目标”实现起来,则就需要体力或者毅力了,光做梦不行,还得奋斗不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20664/
1
上一篇评论:规范募捐平台 做好网络慈善
下一篇 集贤公园成露天KTV噪音扰民 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