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建议
天津网讯 北京专电 全国人大代表、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认为,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创新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有条件通过区域协同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当前亟待破解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尚未建立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存在“孤岛”“错轨”“断崖”现象,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资金链缺乏有效融合;二是尚未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区域协同创新动力不足,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对此,何志敏建议,要重点实现“五个突破”,加快“五个转变”,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是加快京津冀区域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突破,实现由“分散化”向“一体化”政策体系转变,建设创新政策共同体,在区域规划、科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上统筹协调,形成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一盘棋。二是加快京津冀区域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突破,推动“小科技”向“大创新”转变,打造创新要素共同体,形成互联互通的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在京津冀三地集聚和顺畅流动。三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服务体制机制突破,推动科研设施从“小孤岛”成为“大资源”,打造创新服务共同体,坚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开放共享的原则,加强区域内产学研资源共享机制。四是加快大众孵化创业体制机制突破,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打造区域孵化创业共同体。五是加快利益共享体制机制突破,设计跨省市产业转移、跨省市技术成果转化的税收分享机制,让区域合作从“小项目”到“大园区”合作转变,打造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建议
构建协同创新“一三三四”格局
天津网讯 北京专电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今年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创新计划已经确定,核心是构建“一三三四”的协同创新格局,即:打造一个高地:京津冀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完善三个机制:政策互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市场开放机制;创建三类共同体:创新资源共同体、创新攻关共同体、创新成果共同体;实施四项工程:高端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生态安全工程、服务民生工程。
闫傲霜说,今年三地协同创新合作范围将更广泛、深度将更紧密、机制将更完善。政策方面,将研究推进三地高新技术企业互认备案、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政策,研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保税区政策叠加激励创新;资源共享方面,将协调推进首都科技平台河北工作站和天津工作站发挥更大作用,召开京津冀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推动三地专家智库信息共享;市场开放方面,将借鉴自贸区管理模式,探索三地创新主体审批、交易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全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采购平台。
闫傲霜透露,北京市将与河北省共建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和张家口科技孵化中心;共建联合攻关研究院,为京冀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示范;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固安地区,与清华大学、河北省共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将三方相关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果在基地内进行中试、孵化。
此外,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需要,突出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型三大重点,今年三地协同创新还将启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传统钢铁企业现代化提升、京张承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脑肿瘤分子检测与个体化治疗中心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长马誉峰建议
共建三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天津网讯 北京专电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长马誉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创新驱动,核心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今后工作中,京津冀三地在抓好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三地产业联接,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马誉峰建议,河北省应以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和一些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强与京津的创新合作,携手共建多种形式的京津冀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把京津科技优势转化为河北省的创新优势。如何推动京津冀产业一体化?马誉峰认为,应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此,他建议,在规划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三地产业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准协同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并制定出相应的产业协作及协同创新规划;在政策方面,要建立三地的互动机制,以弥补政策差异导致的创新鸿沟;在资源和人才方面,要搭建开放的市场平台,提高京津高技术人才使用效率,推动创新资源共享。
谈及白洋淀科技城,马誉峰表示,保定将举全市之力加快启动核心区特别是起步区建设,争创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京津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产业平台。他介绍,围绕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保定还谋划实施了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涞源白石山中美科技国际创新园、安国中药都等重点创新园区。(本组撰稿 北京日报记者 王皓 河北日报记者 别志雷 本报记者 马波 刘冬梅 魏彧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