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推拿专家告诉你6个姿势较伤脊柱

艾熏味弥漫的诊室里,一个能套着人脑袋向上提升的牵引工具,一根根细针,一盏盏会发烫的射灯……看着有点像Q版的刑具。 一溜推拿床上,趴着都市的红男绿女:穿上衣服,他们光鲜亮丽,年龄根本就是秘密;可惜,在这个房间里,当脑袋陷在推拿床孔洞里的时候,

    艾熏味弥漫的诊室里,一个能套着人脑袋向上提升的牵引工具,一根根细针,一盏盏会发烫的射灯……看着有点像Q版的刑具。

    一溜推拿床上,趴着都市的红男绿女:穿上衣服,他们光鲜亮丽,年龄根本就是秘密;可惜,在这个房间里,当脑袋陷在推拿床孔洞里的时候,每个人边上的X光片子,显示着一条条变形的颈椎、腰椎,一个个突出的腰椎间盘。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的推拿科,是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的推拿临床研究当中,属于“队”级的研究团队。

    昨天,在团队的带头人吕立江教授的诊室里,有一群白领,5个人年龄从25岁到50岁不等。他们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在一家文化机构从事文案创意工作。

    张推拿床上,从孔洞里探出来的脑袋,是个30岁男士。巴宝莉毛衣一件,时尚人士一枚。上周开始,他时常感到肩膀发酸、发沉,背部中间肌肉发冷,右手上臂“吱呤吱呤”地发出闪电般的刺痛。

    在中山医院X光拍片一看:颈椎生理曲度已经反弓。“正常的颈椎是向前弯曲的,他这头颈,比正常的等级损伤两个等级,不仅变直,还往反方向弯过去。”

    就是这种微弱的改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先是颈椎关节的紊乱,导致肌肉病变、神经受压迫,疼痛如影相随。

    “这段颈椎的劳损程度,较起码已经到了五六十岁的大叔级了。”吕立江教授给他制定了一整套从治疗到怎么睡、怎么坐,以及多游泳、打球的运动处方。

    一个起身一个又躺下。这会儿治疗床上,是一位白骨精级的女士。她风姿绰约,白色绞花毛衣,褐色呢子收身大衣,孔雀绿小脚裤搭一双高帮帆布鞋。脸蛋光滑,腿儿细长,小腹平平,哪儿看都不超40岁。

    但是吕立江只看一眼,就说:“我看你走进来右肩膀高,左肩低,头位不正,一定脊椎有侧弯了。”

    果然,X片结果出来,她的几张片子秒杀了她的优雅——

    张口位片:寰枢关节半脱位,导致她时常头晕、头疼;

    正位片:颈椎侧弯,所以医生一眼能看出她头有点歪;

    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导致她韧带肌肉痉挛……

    “这副颈椎年龄,较起码60岁以上。”吕立江教授说,脊椎超龄,已成为现代都市人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了。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除了看到医生们一串串长长的研究课题和一本本获奖证书,更有兴趣地是看到他们化解上面这些病症的医术。变幻无数的整脊手法,一推一按之间,有的病人躺着进来,能走着出去。

    为什么这么神奇?吕立江告诉钱报记者,他们长达7年时间进行研究。

    除了一套扎实的理论,钱报记者还观察到,那些推拿科名医的手指,都有个特点:大拇指关节特别大,整个拇指看上去都偏大。

    这双手,或者说这根手指,有多大劲?

    吕立江形容说:“冬天不开空调,你穿着棉衣,我们一只大拇指,就可以将力道渗透到穴位,按得你周身发热。”

    那么这功夫是怎么炼成的?

    “每天都要练习内功。”吕立江每天吃完晚饭,会健身快走3公里路。睡觉前,他要根据一天的技能消耗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一部分《易筋经》,大约半小时。比如,伏案工作一天,他就会练习脖子向前屈伸的“饿虎扑食”招式。“所以看看是手指用力在穴位上,其实是全身运气,给病人半天治疗下来,我的饭量都会增加一半。”果然,昨日中午,记者看吕教授在食堂吃了一大碗饭。

    本报通讯员 汤婕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003/
1
上一篇程京院士:小康首位是健康 倡建“治未
下一篇 人大代表呼吁修改献血法 让献血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