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打击电商平台售假 监管要顺“网”摸瓜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据新华社报道,11日,北京市工商局对知名电商平台246个批次包类、服装、小家电的抽检结果显示,9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8.2%。其中,天猫、1号店、京东、国美、苏宁等知名电商几乎无一幸免。 线上次品率高于实体店,以次充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据新华社报道,11日,北京市工商局对知名电商平台246个批次包类、服装、小家电的抽检结果显示,9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8.2%。其中,天猫、1号店、京东、国美、苏宁等知名电商几乎无一幸免。

  线上次品率高于实体店,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屡见不鲜,知名电商的自营商品真真假假,“3·15”将至,给我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的互联网商店,产品质量和假货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困扰。不禁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电商还有没有真货,这条假货的输送链条究竟该如何砍断?

  当然,对于假货来说,它并不是电商的专属,也不是因为互联网而产生的。即便在实体店中,假货也很难杜绝。但是一些实体卖场有自己的准入门槛,名牌商品要有厂家的授权,衣服的品质、面料的厚薄、版型款式,在面对面间就能辨识,很大程度上消费者即可做出取舍。而网络平台的虚拟特性,没有实体店的一目了然,信息更加不对等,别说消费者真假难辨,海量的数据面前,监管面临的压力同样不小。如果不解决假货、次品率高发问题,我国网购市场难言成熟。

  互联网是开放的平台,互联网经济也是竞争的经济,但规则意识不可或缺。作为电商,完善自身管理,不能任由平台的大小商家野蛮生长也是应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北京工商局抽检的不合格商品中,也不乏电商平台自营和品牌旗舰店商品。这就说明除了约束卖家,电商自身也不能只顾利益的追逐对售假睁一眼闭一眼,甚至知假售假。因为一袋奶粉而毁掉一家企业的例子不是没有,企业经营契约精神至关重要,不能心存侥幸。准入门槛的提高,严格的审查机制,完善的售后流程,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做大做强的途径。

  企业自律的同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以严厉的法律制定规则红线。就目前来看,像制假售假、质量问题,电商平台需要承担多少连带责任,电商与供应商、物流提供方的权责划分,还有待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但无论规则如何,哪里有假,哪里执法是不变的话题。就打假而言,还得回到线下,但网络也可成为打假利器。任何售假行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通过设立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追查,抽丝剥茧,给予制假、售假者严厉打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购空间是否健康,关系到网购市场的发展,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容不得假货、次品肆意横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5792/
1
上一篇评论:苹果的哲学
下一篇 塘沽警方清查洗浴场所小旅馆 一天核查近150家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