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六旬汉子气管狭窄仅3毫米 只能坐着睡觉

新技术解救了他 经过会诊,在著名介入专家滕皋军教授的指导下,医院决定采用将气管支架与放射粒子组合式新技术为患者治疗。

  □通讯员 程守勤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气管通道不足正常人的1/6,睡觉只能坐着睡,安徽61岁的王老汉命悬一线,日前患者来到南京,找到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主任医师,医生为其采取了国内首创气管支架携带放射性碘粒子为患者实施治疗,结果一举解除了患者呼吸困难的问题,昨天该患者从中大医院康复出院。

  老汉只能坐着睡觉,生命垂危

  61岁王老汉不幸患上了气管肿瘤,恶性肿瘤压迫气管,导致气管狭窄仅剩3毫米,不足正常人的六分之一,导致患者上气不接下气,只能日夜保持端坐体位呼吸,生命危在旦夕。

  据介绍,来自安徽农村的王老汉原先患有食道癌,一个多月前患者出现气短,伴有进食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转移导致气管狭窄,常规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相反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病人只能坐在床上勉强维持虚弱的呼吸。后经人介绍,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医生接诊检查发现,病人气管受压严重,正常人的气管直径大约在18毫米左右,而患者的气道直径仅剩下3毫米,非常细窄,由于严重缺氧导致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新技术解救了他

  经过会诊,在著名介入专家滕皋军教授的指导下,医院决定采用将气管支架与放射粒子组合式新技术为患者治疗。

  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金和告诉记者,单一的气管支架可以扩开狭窄的气管,暂时缓解病人呼吸通气的问题,但是肿瘤会继续生长,很快会出现气管再狭窄的棘手问题。让常规的气管支架与放射粒子组合,可以实现开通气管与局部近距离照射杀死肿瘤的双重叠加的治疗功效。郭金和主任医师精确地设计放射粒子的点位、数量后,较终将一枚携带了20颗放射粒子的气管支架,准确植入到病人狭窄的气管中。CT影像显示,狭窄的气管被成功打开,患者缺氧的情况很快好转,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消除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579/
1
上一篇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及80余位院长赴北大人民医院调研
下一篇 肥仔作息紊乱飙到180公斤 差点因呼吸衰竭丧命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