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在世界上首创了一种“经隧道憩室剥离翻转结扎术”。两例食管憩室患者较近采用这一新术式治疗后,既明显减小了食管憩室腔,解除了胸骨后不适症状,又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风险。
一位50岁的男患者,1年半前出现胸骨后不适,餐后尤为明显,且伴有反流,食道钡剂造影显示其食道胸腔中段有一大小约5×4.5厘米憩室,内有食物残渣样物质。这位患者对手术怀有极大恐惧,担心术后疼痛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开刀”的愿望非常强烈。在接诊该患者时,刘冰熔结合自己多年临床消化内镜操作的经验,创新思维模式,精巧地设计了“经隧道憩室剥离翻转结扎术”。其原理是利用内镜下剥离手段将食管憩室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并将黏膜翻转至食管腔内结扎,使食管腔黏膜保持连续,并利用憩室腔内组织的生长修复能力,将憩室腔逐渐封闭,从而达到消除食管憩室的目的。
手术中,刘熔冰首先在胃镜下确定该患者的食管憩室位置,在憩室近口侧7厘米处进行黏膜下注射并切开食管黏膜,随后采用内镜下剥离技术建立黏膜下隧道至食管憩室处,可见憩室处食管壁肌层缺损,食管黏膜组织经缺损处进入纵膈腔。随后,经隧道继续剥离,将憩室食管黏膜与周边结缔组织电切分离。之后将胃镜退出隧道,返回食管腔内,在食管腔内将憩室黏膜吸出憩室腔,用尼龙绳将剥离的憩室黏膜予以结扎。为利于憩室内组织生长,并增强憩室抵抗强度,手术将1.5×4厘米聚丙烯补片送入黏膜下,覆盖在食管肌层缺损处。其后于憩室残留腔内注入适量抗生素溶液,并用止血夹夹闭食管黏膜切开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憩室腔明显缩小,胸骨后不适症状消失。
一个月后,刘冰熔以同样原理,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另一位有明显胸骨后不适症状的食管憩室(憩室大小约6×6厘米)患者进行了医治。因该患者食管憩室黏膜存在病变(病理回报为鳞状上皮增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故并未将其食管憩室黏膜翻转至食管腔后结扎,而是将憩室黏膜在黏膜下层分离后,直接取出。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看到其食管憩室亦明显变小,不适症状也告消除。(衣晓峰 范巧未)